聚醚类抗生素因为可以抑菌,如今经常被用作动物的生长促进剂。中美科学家最近共同研究发现,这类抗生素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有个不为人知的“功臣”帮了大忙——一种新型的硫酯酶。
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邓子新院士领衔的教育部微生物代谢重点实验室在对聚醚抗生素——南昌霉素生物合成机理进行全面和精细分析的基础上,与美国布朗大学合作,成功解析了这类抗生素的胞内释放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细胞》系列之《化学生物学》杂志2006年9月期上。
聚醚类抗生素是抗生素的一大类群,在兽医、畜牧业用途十分广泛,这类药物通常对鸡球虫和革兰阳性细菌有抑制作用,常作为动物的生长促进剂,甚至对疟原虫也有杀灭作用。该篇论文运用了遗传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等多种实验手段,揭示了一种新型的硫酯酶在这类抗生素胞内释放中的关键作用,进而解开了聚醚类抗生素释放机制之谜。这个发现为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寻找,甚至创新聚醚类抗生素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这是该实验室今年两度在该杂志发表论文,也是近年来在多种抗生素生物合成机理和代谢工程研究方面四度问津该杂志,代表着我国在此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已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