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能不能有效遏制SARS病毒?最近,桂林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学科天然药理教研室组成的“中药抗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的研究”项目,对此问题作出进一步肯定回答。日前,该研究发明专利申请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初审通过,大黄有望成为新的抗SARS病毒新药 。
临危请命 研究抗SARS病毒药
自2003年3月份世界各地暴发非典疫情后,国家中医管理局紧急启动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特别专项”,组织了“防治非典型肺炎中药筛选”工作,从中向临床推荐中成药。许多医学研究单位纷纷参加了中药抗SARS大会战,广西对此高度重视,拨出专款紧急启动了防治非典型肺炎的专项研究。桂林医学院积极响应,临危请命组织有关专家,对如何防治非典进行献计献策,并积极向政府申报项目。其中,由罗伟生博士牵头申报的“中药抗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的研究”项目获准立项,并得到了10万元的科技攻关经费资助。为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组成了以罗伟生博士(桂林医学院副院长)为总负责人,以徐庆教授、广西师大苏小建高级工程师、刘卫兵研究生等为技术骨干的攻关小组。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少,条件相对不足的重重困难,课题组知难而上,查阅了几百种抗病毒中药资料,召开了多次课题组会议,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研究的具体方案。
试验表明 大黄可抑制SARS病毒
具有抗SARS病毒作用的中药报道很多,但真正有很好效果的极少,要从中选出高效抗SARS病毒的品种,犹如大海捞针。根据研究方案,攻关小组为选定试验方法和手段绞尽脑汁。
攻关小组首先想到的是应用感染了SARS病毒的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进行药物筛选,但该方法的研究对实验室的要求很高,必须在经国家批准的有严格控制的P3实验室内进行,在桂林显然是难以实施。攻关小组了解到,SARS冠状病毒的一种主要蛋白酶,即3C蛋白酶在SARS病毒生活周期中起重要作用,由于主要蛋白酶对病毒生物特征有着积极重要意义,至今还没有在人类中发现类似蛋白酶。因此,阻断3C蛋白酶的作用可以阻止SARS冠病毒的复制,并最终达到治疗SARS的目的。能够进行天然药物对SARS病毒3C蛋白水解酶等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的筛选研究的只有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于是攻关小组决定逐个完成中药提取物的筛选,然后委托国家新药筛选中心进行相关的试验。
2004年5月,由攻关小组确定的包括大黄、红豆杉提取物在内的16种药物样品实验结果显示,其中,大黄的一种蒽醌类提取物对3C蛋白酶有明显的抑制,这一研究表明,大黄中的某种成分,很可能成为新的抗SARS病毒新药,也说明中药抗病毒研究大有作为。为了继续深入研究,桂林医学院以“一种抗SARS病毒的中药提取物”为名称,申请了发明专利,并于2005年1月11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初审通过。据悉,大黄抗其它病毒的专利也正在申请之中。
继续研究 新项目课题获世行资助
据罗伟生博士介绍,大黄本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攻里泻下的作用,但很可能成为SARS病毒特效药。攻关小组最新研究结果证明,大黄不但可以有效抑制SARS冠状病毒,还有较强的抗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他认为,有关的研究尚属初步阶段,下一步将拟作进一步研究,如果条件成熟可研制成抗SARS药物。据他透露,在近日揭晓的2005年度广西世行贷款/国外赠款中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其他传染病应对项目科研评审中,该校的《抗流感病毒中药的研究》课题获准立项,正式列为广西抗“非典”药物研究项目,并获得11万人民币的资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