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谷报道:日本研究人员经实验证实,生物体内利用和储存能量的核心物质三磷酸腺苷(ATP),能使已被杀灭的致病支原体“起死回生”。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理学研究科宫田真人(Makoto Miyata)副教授等人的这一结果首次表明,原核生物可能也以ATP为运动能源,这篇报道发表在最新一期PNAS(美国科学院学报)上,并且成为该期的封面文章。文章指出,如果能“切断”支原体的能源供应,就有可能更加安全有效地治疗支原体肺炎等疾病。
支原体是一种比病毒大、比细菌小的原核微生物,是不同于细菌与真菌的另一类微小病原体。支原体属有80余种,与人类相关的有肺炎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等。
宫田真人和同事们在实验中将肺炎支原体杀灭,然后再给它们施加ATP,支原体会重新开始活动,就像获得新生了一样。
众所周知,ATP是人类等真核生物的能源物质,而它能充当原核生物的生命动力则是首次发现。
在实验中,宫田等人向含有支原体的培养液中注入界面活性剂,使支原体的细胞膜部分溶解。支原体细胞内的细胞质流失,支原体彻底死亡。他们随即给支原体施加ATP,结果原本一动不动的支原体又开始舞动它们细长的“脚”(支原体分出的枝)。
研究人员推测,即使支原体已经死亡,进入细胞的ATP依然能够发生加水分解反应,这种反应使支原体重新开始活动。
研究人员说,医生们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这种手段效果不错,但副作用较大。如果能找到阻止支原体重新活动的物质,就有可能开发出更安全治疗支原体肺炎等疾病的新药。
原文出处:
Atsuko Uenoyama and Makoto Miyata, Gliding motility of mycoplasma, PNAS 2005 102: 12754-12758
[PDF文件下载]
[动画演示] (MOV格式,需要Quicktime播放)
图片:
琼脂糖板上的支原体克隆:
细胞污染的支原体染色
Mycoplasma-infected cell cultures. Hoechst 33258 fluorochrome staining [M. Battaglia, D. Pozzi, S. Grimaldi, T. Parasassi. 1994 - Hoechst 33258 staining for detecting mycoplasma contamination in cell cultures: a method for reducing fluorescence photobleaching. Biotechnic & Histochemistry 69: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