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外许多国家都有新的立克次体病被发现,我国也接连新发现了3种立克次体病。然而,目前我国各级临床医疗机构及疾病监测组织普遍未开展这类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科研人员新近几份科研报告均提示,加强立克次体病监测与诊治,已成为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一项紧迫任务。
据介绍,立克次体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通过被感染立克次体的蚤、蜱等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感染,主要发生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以不明原因发热、头痛、肌肉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非特异临床表现为主要特征,常常误诊为其他传染病。该病历史上曾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随着人们野外活动的增多,此类疾病的发生大大增加。1984年《Bergey’s鉴定细菌手册》中收录了5种对人有致病性的斑点热立克次体。近年来在亚洲、非洲、欧洲又发现了10种斑点热。一种由猫传播、以往归属于立克次体疾病大类的病种,近年来在美国、墨西哥、巴西、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泰国、老挝均有发现;我国近年也诊断发现了这种疾病的病人。世界现已发现3种人类立克次体病,其中2种为近年新发现。我国近年新发现的3种立克次体病分别是黑龙江斑点热、内蒙古斑点热、五日热。
该所科研人员建议,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者对立克次体病的识别能力,正确诊断,避免误诊;同时重视流行病学调研,建立标准实验室检测方法,并实施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