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近800万例急性中耳炎(*)发生在儿童群体当中,孩子家长也因此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为此,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和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者们携手试图改变这个残酷的局面。
在3月23日《PLoS Pathogens》杂志上,洛克菲勒大学的Vincent A. Fischetti与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同事一起通过研究发现,让小鼠获得一种来自病毒(可感染细菌)的溶壁酶(**)可以有效预防小鼠中耳炎(***)的发生。儿童在患感冒之后容易发生耳朵感染,此项新技术可以阻止第二次感染的发生,同时该技术还可以作为传统抗生素的备选方案,因为细菌容易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可以引发中耳炎的细菌是肺炎链球菌(****),它并不在学校里传播。事实上,它们早就在鼻子中的粘膜寄居下来,等待着机会爆发。儿童如果患上感冒,或者另外一种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入侵的话,细菌就会抓住这个上好的机会进驻中耳,从而引发第二次感染。新的处理方案可以在细菌移动之前就杀死细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英文原文。
英文原文出处:
Novel Strategy to Prevent Otitis Media Caused by Colonizing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McCullers JA, Karlström A, Iverson AR, Loeffler JM, Fischetti VA
PLoS Pathogens Vol. 3, No. 3, e28 doi:10.1371/journal.ppat.0030028
英文全文链接:
http://pathogens.plosjournals.org/perlserv/?request=get-document&doi=10.1371/journal.ppat.003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