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报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48(5):571~576;4 May 2008
含奥氏酮嗜盐紫色硫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杨素萍1,2,连建科1,赵春贵1,马文丽1,曲音波3
(1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6)
(2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泉州362021)
(3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044);国家留学基金(24814010);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200713)。该文部分工作在德国IFM-GEOMAR研究所Imhoff J.F.实验室完成。
作者简介:杨素萍(1966?),女,山西榆次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和微生物生理生化。Tel:+86-351-7010599;
yangsuping@sxu.edu.cn;yangsuping220@hotmail.com
摘要:
【目的】为挖掘我国紫色硫细菌物种和光合蛋白基因资源。
【方法】采用Pfennig紫色硫细菌无机选择性培养基和琼脂稀释法。
【结果】从青岛东风盐场分离获得一株含奥氏酮、耐高浓度硫化物、嗜盐耐碱紫色硫细菌菌株283-1。该菌株能氧化硫化物产生硫粒储存在细胞内、嗜盐、细胞含有奥氏酮类胡萝卜素、细菌叶绿素a强吸收峰位于830 nm处、运动、不产生气囊,表明属于Marichromatium属,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这一点。但该菌株能在1%~15%NaCl、7.5 mmol/L高浓度硫化物、45℃、5000lux、pH9.0条件下生长良好,能很好的光同化C3和C4有机酸和葡萄糖酸钠等特性,与Marichromatium属4个种有明显不同。
【结论】菌株283-1是Marichromatium属一个新分离物,编号Marichromatium sp.283-1。
全文下载:含奥氏酮嗜盐紫色硫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更多全文请查看链接:http://journals.im.ac.cn
声明:本文由《微生物学报》授权生物谷 www.bioon.com 网站发布,如需转载请直接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期刊联合编辑部联系并支付相应费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若转载将付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