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即将结束,我们马上迎来了崭新的2012年,回首2011年,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生命科学的进展非常之快,尤其是在微生物学领域,有不少显著的成果,2011年我国研究人员首次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群体感应的跨界信号交流系统,首例癌症病毒疗法进入临床试验,SARS病毒研究在2011年获得新进展,致病菌间的信号交流分子或为新药研究新靶点,白介素-7或可帮助治愈艾滋病等等,这些研究成果无不让我们振奋,并对未来的微生物学领域充满期待。现在,请由生物谷编辑带你进入微生物学的世界,一一细数过去2011年这些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首先带您看看国际顶尖杂志CNS上面令人欣喜的微生物学研究成果,
Cell (IF32.40 2010)
1.Cell:研究发现流感病毒致死机理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和化学手段研究细胞表面受体S1P1。他们意外地发现当控制血管壁内皮细胞的S1P1受体时,会影响细胞因子的释放。而之前科学家猜想细胞因子释放是通过位于肺部的受病毒侵染细胞发生的。
2.Cell :白介素-7或可帮助治愈艾滋病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生物学系,霍尔医学研究所,加拿大大学健康网络医院,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免疫系统中的一个早已发现的因子:IL-7,来清除小鼠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抑制感染,增强小鼠的免疫反应,从而有可能治愈艾滋病。
3.Cell Research:微生物所首次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群体感应的跨界信号交流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Xcc)是导致多种十字花科植物发生黑腐病的一种模式致病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方荣祥院士课题组的研究表明,xccR/pip是Xcc致病相关的遗传位点。在寄主植物甘蓝中,Xcc的致病因子PIP(脯氨酸亚氨基肽酶)基因表达受到上游群体感应调节因子XccR诱导。
Nature (IF 35.74 2010)
1.Nature:菌根真菌也能生成“脂质几丁寡糖”
固氮根瘤菌利用“脂质几丁寡糖”(lipochitooligosaccharide)信号分子启动与植物根的共生关系。曾有人提出,菌根真菌也为这一过程分泌化学信号,但这些分子的身份过去却不清楚。现在,研究表明,与根瘤菌相似的是,菌根真菌的确产生“脂质几丁寡糖”。这些共生信号在多个科的植物物种中刺激“丛枝菌根”的形成,同时刺激根部发育。这些数据提供了关于植物根部“内共生”中信号作用机制的演化的一个更为详尽的画面,并且可能为在农业中利用这些活性分子铺平道路。
2.Nature:盘基网柄菌类似人类的“农业”行为
美国赖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盘基网柄菌具有这种农业行为。盘基网柄菌是黏菌的一种,虽然名字中带个“菌”字,却并不是通常说的细菌,而是属于真核生物。它通常以单细胞形态存在,以细菌为食,但当某处的食物变得匮乏时,大量盘基网柄菌就会聚集到一起,形成黏液状的多细胞有机体,集体迁徙到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