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大学10月17日披露了该校附属第二医院黄绍良教授及博士后研究员何志旭成功建立了人胚胎干细胞系的消息后,众多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10月21日,黄绍良教授指出,有关媒体对此报道多有出入,容易给读者造成误导。特紧急吁请本报对事实进行澄清,并匡正有关媒体报道中的谬误。 黄绍良教授告诉记者,关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广东中山医科大学(后与广东中山大学合并,称广东中山大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涉足。1998年1月,广东中山医科大学首次在国际上报道了“人体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成功”,比美国的 T homson和Gearhart的报道早10个月。但由于受到技术、资金和研究材料等多方面的限制,该胚胎干细胞只在体外传了6代,未建系成功。直到2001年黄绍良、何志旭经过充分准备后,使用了7个月的时间,终于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中国人胚胎干细胞系。目前,他们已经成功地建立了三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 C HE1、CHE2、CHE3,“CHE”为“中国人”的缩写。三株细胞系在体外已分别传代40、32、30代(国外首次报道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为26代)。 10月17日,中山大学举办了一个干细胞学术报告会,黄绍良教授报告了他们的研究进展,在场的记者向社会报道了这一消息。由于种种原因,媒体在报道中混淆了一些重要的概念。黄绍良教授强调,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尽管是个重大突破(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人胚胎干细胞系),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还只是个阶段性的成果。如何诱导分化干细胞定向形成人体组织和器官,还是要经过艰难攻关才能完成的。而不是某些媒体报道的几乎马上就可以进行临床移植了。且不说眼下离移植尚远,即便今后能达到移植水平,也不是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可以根治一些疾病。 黄绍良教授强调,更加令人感到不安的是,有的媒体竟然报道这项科研成果的应用可以让人长生不老。他说,科学的发展,让人延年益寿是可能的,长生不老却是违背科学规律的无稽之谈。此外,黄绍良教授还向记者介绍了国内同行在干细胞研究方面取得的可喜成果。上海、长沙、西安和广州等科研院所在体细胞克隆获得胚胎干细胞技术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北京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单位在成体干细胞的研究和人体器官构建方面同样达到国际水平。我国政府对此给以充分的重视,已先后设立了“973”和“863”两个重点科技计划支持相关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