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人的胚胎干细胞虽然还不能随意地诱导分化,但已有了一些成绩。
比如美国Wisconsin大学James Thomson实验室将人的胚胎干细胞株H1与小鼠的骨髓来源的细胞或卵黄来源的细胞共培养, 1-2%分化的H1细胞表现CD34+,CD38-,这是早期造血干细胞的表型。在半固体培养条件下,这些造血祖先细胞形成红细胞和巨核细胞。人类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研究人类造血过程提供了基础,也为移植和输血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
另外,美国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的科研人员研究了胚胎干细胞H9株体外自发分化为内皮细胞。利用血小板内皮细胞吸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adhesion molecule-1,PECAM1)抗体分离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并对这些细胞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当把这些细胞移植入SCID小鼠时,这些细胞形成微血管并含有小鼠的血细胞。这些细胞有可能为组织工程,内皮细胞移植等提供细胞来源。
英国人类基因研究所利用肝脏特异性标记物证明小鼠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肝细胞。这一体外肝细胞分化模型系统可用于研究肝细胞谱系特化中的特异因子。
此外,日本科学家报道, 在体外应用基质细胞来源的诱导活性(stromal cell-derived inducing activity, SDIA)诱导灵长目动物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并产生多巴胺。他们发现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在体外(10天)比在胚胎(5周)快得多。
软组织肉瘤的研究动向
软组织肉瘤是一大类发生于骨和软骨以外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软组织肉瘤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上:
一.研究染色体易位及相应融合基因对软组织肉瘤的特异性,探讨其临床及病理诊断意义。已对多种软组织肉瘤进行了研究,发现染色体易位对这些肿瘤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并可以在常规病理诊断工作中开展,极大地推动了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并很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二.研究融合基因的功能,探讨其对软组织肉瘤的病因学意义,进而研究其生物治疗意义。对尤文肉瘤、粘液脂肪肉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等的研究发现,融合基因的表达对维持肿瘤的恶性表型有重要作用,部分融合蛋白还可使NIH 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表达粘液脂肪肉瘤的TLS-CHOP融合基因的转基因动物会发生粘液脂肪肉瘤。这些研究提示,融合基因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软组织肉瘤的发生机制。目前需要开展的是融合蛋白靶基因的研究,为潜在的生物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世界基因研究领域又获三大发现
各国科学家经过努力实验,在基因研究中又获得了三大新发现。
其一,人与小鼠的基因有80%左右是相同的。这一发现为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了一个较好的替代实验模型,有助于对人类疾病的认识。科学家在实验中通过对小鼠基因变化的分析,可以帮助了解人体基因变化的情况。
其二,某些人基因片段上的差异很大。过去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基因是不一样的,基因片段上的差异很小,不过1%左右。而现在发现,有的人基因片段上的差异很大。这个发现有助于重新认识人类的疾病机制。比如,有的人在某一环境影响下会生病,有的人则不生病,可能是基因片段上的较大的差异造成的。
其三,水稻基因中有45%左右是重复的、相同的。而且比较研究发现,水稻基因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人体基因之间的距离比较小。这一发现对于改良水稻品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水稻品种的改良可能有助于人类健康,因此也可能影响到人体基因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