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和猪的克隆比较简单,而大鼠比较难,人类更难,但不会比猴子还难。没人知道为什么有些物种比其他物种更难克隆。但是,对小鼠的研究正帮助人们阐释这些差异,最终促使研究者在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及移植器官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功。在治疗性克隆(又名核移植)方面,迄今为止值得注意的成就是由韩国汉城固立大学的黄武树(Woo Suk Hwang)做出的。今年2月,他的实验室报告了将几个人类供者细胞核移植到242个已清除自身核的卵细胞中去的方法。这一批次产生了30个囊胚(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其中只有一个产出了自更新的干细胞系。
黄武树的成就凸显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与小鼠细胞相比,研究人类细胞时面临的技术困难要大得多。人类卵细胞很娇气,比小鼠卵细胞更大、更具粘性而且更易破碎。“它不像网球,而更像个气球,”黄武树说,他没有采用抽吸除去卵细胞核的标准方法,而是将其从一条微小的裂缝中轻轻挤出。他发现,人类DNA在卵细胞中重编程的时间是小鼠的两倍,胚胎干细胞分裂的时间却快一倍。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学会成员kevi11Egan解释说,与小鼠的情况不同,研究者必须把人类胚胎子细胞的内细胞团从囊胚的外(胎盘形成前的)细胞层移除,否则细胞就会停止分裂。
困难还来自于缺乏经验。黄武树回忆说:“我们必须从底层做起,开启每一扇大门。为了达到更好的选择性,他使用了一种原用于培育牛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基衍生物。哈佛医学院的DouglasMelton解释道,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受到的限制以及法律和伦理上的问题也使进展减缓。他从捐赠的胚胎中培育出了17株新的胚胎干细胞系。Melton认为“起始材料”也可能造成差异。他描述了美国研究员的情况:“我们只研究过冷冻的人类胚胎,但研究的小鼠胚胎却都是新鲜的。”
其他困难还包括核移植时的最佳供体细胞一细胞应当既易得又高效。黄武树采用了取自卵巢的积云状细胞,但这种细胞并不怎么易于获取,而且也无法从雄性身上取得。
至于高效性,研究者们提出,供体细胞越不成熟、分化程度越低就越好。最高效但同时也最难获得的是胚胎干细胞,美国马萨诸塞外|Whitehead生物医学研究所的一位重要的小鼠克隆专家Rudolf Jamisch解释道。其次是相对不成熟但比较稀少而且不易获得的体干细胞,再接节来是容易获得但已成熟分化的组织细胞。最难且最无效的是极其专一的免疫B和T细胞,然后是不分裂、高专一性的嗅觉神经细胞一一直到最近,它还被看作是基本上无法克隆的细胞。但是,在今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amisch、Eggan和Richard Axel成功地用嗅觉神经细胞克隆了小鼠,这是一项颇受赞誉的技术成就。
现在,研究者们需要找出比神经细胞更高效、比胚胎干细胞更具实用的细胞。Eggan说,小鼠实验表明,准备分裂的待受精成熟卵细胞最宜进行核移植,另外,如果移植的核来自频繁分裂的细胞(如免疫细胞)那么卵细胞就更易分裂。但是如果供体细胞是神经细胞或体细胞那样的休眠细胞,那么,胚胎干细胞就更容易形成自更新细胞系。关键是要找到-种启动卵细胞分裂,产生永久干细胞的供体细胞。Melton相信这类技术难题的存在意味着目前还是核移植的早期,他并预言说:“到几年后,这些问题都会变得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