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研究生教育都在国外吗?拥有这种想法的中国父母和学生大约不在少数。但昨天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权威科学期刊《自然》却肯定地说:上海拥有世界水平的研究生教育。
《自然》杂志的评价来源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自2000年9月开始,该院“越洋”请来25位全球知名专家执掌教鞭,其中15人来自斯坦福、密歇根、得州大学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著名科研机构。如此强大的师资力量,令《自然》杂志感慨:“连许多外国大学也没有这样的课程。”
由于身处全球科研一线,“越洋教师团”定时飞往上海,为青年学子带来当今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迁移蛋白、神经营养因子……上海生命科学院一年级研究生李宁告诉记者,以往中科院用的教材比较陈旧、过时,有些课本甚至几十年一贯制。“如今,我们好像站在科学的前沿海岸,分享到了最新的实验经过,以及这些科学家的第一感受。”
讲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团更带来了“挑战性”的思维方法。在本报记者旁听的一节分子细胞生物学课上,美国华盛顿大学饶毅教授提出一个“苛刻”要求:请学生拿权威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开刀”。在这位知名的华裔神经科学家看来,许多人盲目崇拜《自然》、《科学》杂志上的文章,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和批评能力首当其冲。“对研究生而言,重要的是思考文章内容,而不是被时髦杂志冲昏头脑。”
此外,大量阅读原始文献、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者带教新生、轻松的课堂气氛、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等国外常见的教学方法,都在课上受到鼓励。目前,每年约有200多名中科院和上海各大学的研究生选修了“越洋教师团”的课程。
“在青年学子竞相去海外留学的今天,我们想提供一种范例,证明在中国也一样能学到最新最好的知识。”“越洋课程”的三位发起人和主持者——饶毅、吴家睿、何士刚说。《自然》杂志则认为,这些课程成效显著,不仅促进了中国本土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更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留在自己的家乡。 (《文汇报》记者张咏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