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最新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蜜蜂大脑中的活性基因,决定了它们是在家看护幼蜂,还是外出采蜜。
多数生物学家相信,许多种动物的基因,都能强烈地影响其自身行为。但长期以来一直不能确定的是,这种基因与行为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有多大,基因是仅仅预先决定某种动物行为,还是起着更大的作用?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查尔斯-韦特菲尔德等人,研究了两种类型的工蜂,以便从小蜜蜂入手,回答这个问题。不到3周龄的年轻工蜂,留在蜂房看护幼蜂。但当工蜂年龄达到3周的时候,则通常转变为采蜜蜂,在蜂房和遥远的花丛中间,飞来飞去地奔忙。对于工蜂来说,这决不仅仅是变换个身份玩玩,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职业。
韦特菲尔德等从一个蜂房中取出了18只看护蜂和18只采蜜蜂,用含有大约5500个蜜蜂基因的DNA芯片,检测了这36只蜂的大脑组织提取物。在脑组织中大量产生蛋白的基因,不断地进行自身复制。将复制的基因标记上荧光,然后将标记了荧光的基因样本,上样在基因芯片上,就可通过观察芯片上发荧光的点的位置,确定哪些是在蜜蜂大脑中具有活性的基因。
看护蜂与采蜜蜂之间,有40%的活性基因是不相同的。更重要的是,不同的看护蜂或不同的采蜜蜂之间,其活性基因则非常相似。为了确定工蜂的活性基因是否与其工作相联系,或与其年龄相联系,韦特菲尔德等特制了一个蜂房,使在其中的所有工蜂年龄都相同。这便迫使一部分仍然年轻的工蜂成为采蜜蜂,而另一部分年龄太大的工蜂却依旧是看护蜂。韦特菲尔德等再采用基因芯片,比较了这个蜂房中年龄相同的12只看护蜂和12只采蜜蜂。该实验结果同样显示,看护蜂和采蜜蜂之间的活性基因很不相同。
本研究的结论表明,基因和行为之间的联系程度,比以前所认识到的更加密切。领导着一个蜜蜂行为方面研究计划的普渡大学遗传学家格莱哥-亨特认为,该研究结果非常令人兴奋,将有助于发现开启特定行为的主要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