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人们沿袭“温度越低,羊绒生长越快、产量越高”的理论,中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揭示出绒山羊绒毛生长机理的奥秘:绒毛的季节性生长受光周期变化影响。夏至后,当日照由长变短,褪黑激素分泌增加,促进了绒毛生长;冬至后,日照由短变长,褪黑激素分泌减少,绒毛生长缓慢直至停止。
12月6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贾志海领衔的国家“十五”重大专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专题“绒山羊绒毛生长机理及舍饲半舍饲营养调控技术研究”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
研究还找出了羊绒毛的季节性生长规律为9—11月份为绒毛旺盛生长期,翌年2月停止生长;不同品种绒毛开始生长时间虽有不同,但结束生长时间和旺盛生长期基本一致。据称,这项研究的舍饲半舍饲营养调控技术,可提高产绒量23.4%,繁殖成活率提高15%,保膘率达到95%左右。 (记者 范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