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遇到乞丐当面乞讨时,往往会掏出点零钱给他们。然而,这种“慷慨”解囊相助的行为并非人类专有,黑猩猩和猴子也具有同样的行为,它们在遇到同类伙伴乞讨时会将自己的食物予之分享。虽然科学家早就发现这种现象,但是并不十分清楚其中的原因。1月14日《自然》杂志网络版介绍,黑猩猩和猴子的慷慨之举是为了避免激烈的争斗。
根据过去的理论,黑猩猩和猴子“慈善”行为的原因是它们希望今后能受到同样的对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杰弗里·史蒂文思通过研究认为,避免争斗的观点更为简单地解释了黑猩猩和猴子的行为。事实上,乞讨者和解囊者的举动都是在为了让自己获取最佳的利益:最终的结果是前者得到了食物,后者得到了安宁。
实验中,史蒂文思将倭猩猩(一种黑猩猩)和红背松鼠猴逐个关在笼子中,并将同类相邻。在相邻的笼子中,一个提供了水果大餐,另一个没有任何食物。史蒂文思发现,笼子不相通时,几乎没有黑猩猩或猴子将自己的食物与相邻的同类分享。而当笼子间的隔栏打开、笼子相通后,饥饿黑猩猩或猴子有机会乞讨、偷窃或争夺食物时,多数情况是它们分享食物。史蒂文思表示,这同家长给孩子买玩具目的是要让他们安静的情形类似。
然而,有趣的是,如果食物被分成许多小块,那么饥饿的黑猩猩会更情愿向它的邻居乞讨。这反应了这样一个事实:乞讨者更愿意在不过分影响解囊者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伸出请求援助之手。这种“战略性乞讨”方式能够帮助乞讨者通过降低自己的要求而获得成果。史蒂文思推断,这就如同小孩在说:“能给我4块饼干吗?不行?那好,就1块还不成?”同样,许多街头乞丐往往向过路人讨要只是他们荷兜中的零钱。 (科技日报/记者毛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