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闻30分):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对黑叶猴科考的情况,在贵州考察的中科院科考队近日在野外首次找到猴类杀幼猴的直接证据,这有力证实了科学界对猴群更替时存在杀婴现象的推测。
在以往的动物学研究中,由于找不到有力的证据,对于猴群更替时存在杀婴现象只是一种推测。在科考过程中,当地一位林业工作人员无意间谈起的杀婴现象引起科考专家的关注。
贵州省麻阳河自然保护局 罗贤生:“这是小婴猴的骨头,(我们)在调查黑叶猴种群数量的时候,发现一只大公猴咬死了一只小婴猴,当时婴猴的毛是黄色的,我们感到很稀奇,就把小婴猴埋在那个地方了。”
科考队挖出被杀婴猴的尸骨,经专家鉴定,这只被公猴杀死的婴猴当时出生还不到三天,从尸骨上,还能便认出被咬伤的痕迹。工作人员罗贤生向专家详细讲述了当时与5名同事共同目睹黑叶猴杀婴的全过程。专家认为,这些证据将有力的证实了动物学界关于猴群更替时存在杀婴现象的推测。
据了解,猴类杀婴现象就是指,在猴群更替时外来的公猴打败猴群中唯一成熟雄性成为新猴王后,杀死猴群中原来猴王与母猴交配所生的婴猴的现象。由于猴类杀婴现象的发生需要猴群更替、有婴猴出生等特定条件,所以很难观察到。
国际灵长类专家组成员中科院博士丁伟:“这是第一次,为什么要杀死婴猴呢?为了让母猴尽快的发情,繁殖自己的后代,这普遍发生在新的猴王打败旧的猴王,取代了它的地位,立刻杀死正在哺乳期的婴猴,让母猴尽快发情,以繁殖自己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