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亿年前的虾长得什么样?那时候的虫子怎么走路?那时的鱼和现在的人有什么联系?今天上午,刚从云南澄江回来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陈均远给记者展示了一幅远古的绚丽图景。
陈均远研究员因和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提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理论而受到全世界科学界关注,其理论所依托的物质实体就是他在云南澄江、安宁和海口等地发现的大量的寒武纪动物化石,这些化石栩栩如生地还原了距今5.3亿年前寒武纪时期“地球主人”的原始形态。记者上午在古生物所举办的展示会上看到了部分用电脑做出来的寒武纪海底生态环境效果图,有一些生物不仅样子长得极其“有个性”,就连名字都闻所未闻,如奇虾、周小姐虫、怪诞虫、海口虫等等。陈均远介绍说,奇虾的身长可达两米,因看不到明显的头部,也看不到嘴巴,样子长得很奇怪而得名,这是一种前部长着一对巨螯的可怕食肉动物。而怪诞虫的得名其实是认识误区导致的,因为此前国外的科学家把它的背腹弄颠倒了,以为它是用背上的刺来行走的,并由此得出了寒武纪还是动物形态实验阶段的错误结论,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实那时动物形态已经比较高级,完全脱离了实验阶段。
记者问陈均远研究员,有没有动画制作人要用他的图拍动画片,陈均远笑着说,暂时还没有,这些图可不同于《侏罗纪公园》里面想象的画面,那些带有科学幻想,而这是根据化石证据的还原图。说完,陈均远研究员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这些还原图的意义不仅在于直观地反映当时动物的生活场景,更重要的意义是打击了人类的自大思想,证明了人类并不是什么神造的独一无二的物种,而只不过是进化过程中一个普通的分支,其祖先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甚至处于弱势地位。此外,该理论对达尔文的自下而上的生物演变渐进理论构成了挑战,证明了生命刚开始进化时就已经有了比较高级的形态,其中海口虫和昆明鱼的发现因填补了无脊椎动物向有脊椎动物进化之间的中间阶段的空白,被国际科学界誉为“逮住第一鱼”,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又是一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