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希望利用大象试验能够搞清动物是否利用地面振动传递信息。
科学家根据首次记录到的由大象叫声形成的震波推测,大象很可能利用低频叫声引发的地面振动进行彼此沟通。
生物学家在几十年前就知道,大象之间利用人类听力范围之外的次声波进行交流。野生动物学家经常看到一群野象在同一时刻聚在一起,伸开它们的耳朵仔细聆听这些次声的“谈话”。在纳米比亚工作的生物学家Caitlin O'Connell-Rodwell却注意到一些其他的现象:大象有时会站在原地并抬起一只脚,而并没有使用它们的耳朵。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两群野象相遇的时候,她推测,大象可能是将它们的体重转移到三条腿上,从而更好地感知地面传来的某些信息。
如今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工作的O'Connell-Rodwell与斯坦福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Simon Klemperer一道合作,希望搞清这些低频的叫声是否真的导致了地面的振动。研究人员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利纳斯附近的一处旷野地面上放置了地震检波器——一种测量震波的仪器。随后他们将一只受过训练的雄性非洲象与它的雌性伴侣在分开3个小时之后重新聚到了一起,并且记录了雄象发出的“欢迎”叫声引起的地面活动。这种叫声形成的类似瑞利波一样的表面波,能够像海浪一样传播到大约2公里以外的地表,两位科学家在6月份的《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O'Connell-Rodwell早前的研究曾推测,这种振动至少可以传播16公里,远远大于次声叫声在空气中传播的4公里的距离。新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情况下,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更远,但是O'Connell-Rodwell推测,在某些情况下,震波可能更为有效。
纽约州伊萨卡康奈尔大学的声学生物学家Katy Payne认为,这一研究结果似乎是合理的。“在一个刮大风的天气里,周围的环境非常嘈杂,大象用震波传递信息可能更为有效”。Payne指出,下一步需要搞清大象是否真的利用这些信号进行交流。如今在纳米比亚工作的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正试图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他们将向野象播放经过人工合成的震波,从而观察它们的反应。研究人员还将利用奥克兰动物园的一头受过训练的大象进行试验,从而观察灵敏的大象会对地面振动作出哪些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