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工程学院公布的一项有关纳米技术的研究指出,尽管纳米材料自我复制形成的"灰雾(gray goo)"可能毁灭不了地球,但某些纳米材料确实可能造成灾难,需要严密关注。不过该报告总结指出,大部分纳米科技不会产生新的危险,总的来说无需禁止此类技术。
主持这项研究的机械工程师Ann Dowling表示,很多纳米技术产品(如电脑芯片和自净窗)无需引起关注,但研究小组发现,两种纳米材料--颗粒直径小于100纳米的材料基本上都可归为纳米材料--值得关注,这是因为,有证据表明,游离的纳米颗粒和纳米管可能穿透细胞,产生毒性。
纳米科技对环境来说可能是柄双刃剑。纳米颗粒有望清除被污染的土壤和水。但某些研究揭示,它们可能危害野生动物(见3月30日《科学此刻》)。Dowling表示,这项英国研究建议禁止释放大型纳米颗粒,以达到补救的目的,"直到有证据表明获得的净利益超过所面临的危险"。制造纳米颗粒和纳米管的工厂及实验室应将其当作危险性物质对待,尽量减小环境排放量。
For the environment, nanotechnology may be a double-edged sword. Nanoparticles hold promise in cleaning up
这个2003年7月由英国科学部长David Sainsbury授权的小组总结认为,纳米颗粒和纳米管应被视为新型化学物质,它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应在现有的英国和欧盟法律下接受检验。这比美国目前的观点更进了一步--例如,在美国,不会将纳米级别的二氧化钛(遮光剂和颜料中使用的一种化合物)颗粒与更大型的二氧化钛颗粒视为不同物质。
美国政府国家纳米科技协调办公室主任、物理学家E. Clayton Teague表示,决定如何规范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产品,关键的第一步在于定义纳米材料与更大型的同类物质有何区别。他补充说,华盛顿市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目前正在研究这个问题。
原文 Yellow Light for Nanotech;如果译文有误,请以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