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12日宣布,当选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和特别报告编写工作的28位中国权威专家将在未来4年的时间内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科学评估,于2007年底完成的评估报告将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新一轮温室气体控制义务的关键。
秦大河在此间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国作者第一次会议上说,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全球和中国的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而温室气体的排放涉及能源、农业等国家的关键和基础行业,有关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实质已成为争夺未来在能源发展和经济竞争中优势地位和空间的政治斗争。从而使气候变化问题已超出了纯科学的范畴,成为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对中国而言,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战略构想。
来自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部门的28位专家的气候评估报告将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和国际活动的走向、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据介绍,IPCC的各类报告虽然不直接评估政策问题,但所评估的科学问题均与政策相关,这些报告除了代表科学的最新进展外,还对气候变化决策和国际谈判具有重要影响。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推动了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制订;第二次评估报告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三次评估报告一直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议题之一。
记者了解到,199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为国际社会就气候变化问题提供权威的科学咨询。在IPCC下设立的三个工作组中,第一工作组负责评估气候与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第二工作组负责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及适应对策;第三工作组负责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秦大河目前为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