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能对抗艾滋病病毒HIV的克星──APOBEC3G(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3G protein)一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目前几乎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HIV并非真正天下无敌,在人体中一种叫做APOBEC3G的蛋白质会在HIV进行反转录成cDNA的阶段时,造成其cDNA上碱基的突变(胞嘧啶(cytidine)转变成尿嘧啶(uracil)),使得HIV的感染力下降。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并非等闲之辈的HIV会制造一种叫做病毒感染因子蛋白(virion infectivity factor, Vif)的武器来抵御APOBEC3G的攻击。
当然科学家不会因此而气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由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Reuben Harris所领导的研究小组于最近发表了对APOBEC一族的比较。
在这个实验当中,他们比较了人类的APOBEC家族成员,包括了APOBEC3G(hA3G)等七种蛋白质、小鼠的APOBEC3(mA3)及大鼠的APOBEC1(rA1)对HIV致病力的抑制情形。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因子蛋白存在的状况下,mA3与rA1对于HIV的抑制力最为优异,其次则是hA3B。
而在没有病毒感染因子蛋白的存在下,hA3G对病毒的抑制力虽是人类APOBEC家族成员中最优秀的,可以让50%以上的HIV序列产生突变;但是在病毒感染因子蛋白存在时,表现反而不如hA3B。至于hA3F的表现则与hA3G极为类似。
另外他们还测试了这些APOBEC蛋白来对鼠白血病病毒(murine leukemia virus, MLV)的抑制力。结果发现除了hA3G以外,其它APOBEC蛋白都没有抑制MLV的现象,即使是对抑制HIV致病力表现极佳的mA3以及rA1也是一样。由于mA3与APOBEC3G有30%的序列相似,所以他们认为MLV可能演化出不同于HIV对抗老鼠APOBEC蛋白的机制。
但APOBEC蛋白就如同一把双面刃,Reuben Harris认为这类蛋白质最基本的任务可能是防止「外来的」核酸散布,万一这类蛋白质失控的话,也许会使得细胞内整体染色体突变的机率增加,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而且不是每个艾滋病患者体内都有APOBEC蛋白抑制HIV致病力的现象。对于何以有些人能抵御艾滋病的侵袭,有些人不能,至今尚未有定论。对抗HIV这种奸诈狡猾的病毒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没有能彻底治疗艾滋病方法存在的当下,有效抵御艾滋病攻击的方法仍是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逞一时之快而落入HIV的魔掌。
原文:
Kate N. Bishop, et al. Cytidine Deamination of Retroviral DNA by Diverse APOBEC Proteins. Current Biology, published online June 24,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