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流感患儿的一项小型研究发现,流感病毒能成功地“骗”过一种以往被认为相当可靠的药物。这篇论文发表在8月28日出版的《柳叶刀》杂志上,而此时一些国家正因全国性流感而囤积这种抗病毒药物。不过,流感研究人员表示无需停止囤积——这种药物被证明依然是有效的。
最后一次全球性流感大爆发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5000万人死于该病。去年冬天至少造成24人死亡的高致命性H5N1型禽流感如果具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则可被看作是另一次全球性流感。由于准备抗病毒疫苗需要花费6个月的时间,因此抗病毒药物成为抵抗流感的第一道防线。尽管流感病毒能针对某些旧药物产生抗性,然而被称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这种抑制剂以构成流感病毒外壳蛋白质的一种酶类为靶分子)的新药却不容易受到干扰。因此,有的国家开始囤积其中一种药物——奥斯他韦(商品名达菲)。
按照美国近日公布的一个联邦全国流感计划,美国是这些国家中的一个。官方表示,美国已经存储了足够100万人使用的奥斯他韦。该计划还包括逐步提高疫苗生产能力,以及州与地方保健供应商应当怎样应对等内容。
但《柳叶刀》上的报告表明,流感病毒对奥斯他韦比人们预计的更容易产生抗性。东京大学的病毒学家Yoshihiro Kawaoka及其日本和美国同事收集了50名儿童的病毒样本,这些儿童在一次流感爆发中服用了5天奥斯他韦。病毒在占全体儿童数量18%的9个样本中发生变异,具有了药物抗性。
同样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工作的Kawaoka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抗病毒药物无法对付全国性流感。他说,其中一个原因在于造成病毒抗性增强的变化可能使其致病性减弱。纽约市Mount Sinai医学院的Anne Moscona在同一期杂志评论中指出,另一种同类药物扎纳米韦可能不容易造成抗性。
此外,密执安大学安阿伯分校的流感专家Arnold Monto补充说,鸟类流感病毒不太容易对奥斯他韦产生抗性。在日前出版的《每周流行病记录》中,Monto为之工作的一个国际委员会最近对囤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作出了评价。Monto说:“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个信息的意思是指政府应该囤积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