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全国常年植棉面积500万公顷左右,约占世界棉花种植面积的13%,最高年份达到694万公顷,占世界棉花种植面积的近20%。
我国主要植棉区农业人口达3亿之多,从事棉纺及相关行业人员超过1000多万人,纺织品每年出口创汇达500多亿美元,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4。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贸易国,是可左右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重要力量。我国纤维加工总量占世界的1/4,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20.1%。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始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应用,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高瞻远瞩,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涉足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如孟山都公司于1984年正式成立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全方位研究农作物转基因技术,并第一个拥有Bt杀虫基因的专利权,培育成功了引起全球轰动的转Bt基因抗虫棉。
90年代中期,孟山都公司又与美国最大的棉种经营公司———岱字棉公司联合,大大增强了转基因棉花的产业化力度,所培育的转基因棉花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到1999/2000年度,美国已种植各类转基因棉花320万公顷左右,约占美国棉田面积的60%,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转基因棉花的研究和产化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世界范围内进一步竞争将不可避免。谁先抢占棉花生物技术科技制高点,谁就有可能控制未来的棉花市场。因此,加快棉花生物技术研究,推进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进程势在必行。
我国棉花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面临病虫危害和棉纤维内在品质差等严重生产问题。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非常惊人,如黄萎病通常可造成10%-20%的棉花损失,严重时高达30%以上,且导致皮棉质量严重下降;棉铃虫每年给国家造成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严重年份甚至可达100亿元。同时,棉花的大量进口进一步造成国内皮棉库存积压,每年给国家、棉农及纺织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这一供需矛盾将会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优质棉需求的不断增加而变得更加突出。
为了凝聚我国棉花转基因研究力量,通畅棉花基因工程上下游连接渠道,以增强我们参与世界高技术竞争的能力,迫切需要在棉花主产区黄河流域腹地建立起国家棉花转基因中试及产业化基地。2002年科技部立项“国家转基因棉花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希望通过基地的建设,以转基因平台为桥梁,整合上中下游科技力量,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进程,抢占抗虫棉制高点,稳定发展我国棉花生产。
喻树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棉花新品种选育和育种技术创新研究。荣获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和河南省“十大科技英杰”称号,中国农科院作物遗传育种一级岗位杰出人才。主持国家“973”、“863”、转基因植物专项等多项重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