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的IT新宠、印度洋沿岸的风车森林,到斯里哈里科塔航天发射中心等待升空的极地火箭,今天的印度见证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短短50年时间里,对科技和教育的重视,不仅使这个文明古国摆脱了作为前殖民地的落后帽子,科技的浪潮更大大推动着印度综合国力的上升。
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时,甚至没有制造剃须刀片的技术;而在过去50多年中,印度的科技实现了迅猛腾飞。当今的印度软件业全球闻名,然而除了程序员摇篮的美誉,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印度也悄然走到了世界前列。在这背后是充满“印度特色”的自主创新。
许多印度人或许还记得这样一幅场景,1981年印度航天工程师们正在将自主研制的“苹果”卫星送去做试验,而运送这一高科技产品的却是原始的交通工具———牛车。这幅画面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印度航天的历程: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走本国道路:20多年来,印度的卫星技术一步步走向成熟,共发射了地球观测、地球同步通讯、太阳物理试验、广播电视、遥感以及军用侦察系列近20颗卫星,成为世界第六航天大国。印度还率先将空间技术运用在教育和开发领域,在2004年发射了全球首颗用于远程教育的E-DUSAT教育卫星。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0”,今天的印度又在数字产业重写辉煌。印度价廉质优的信息技术服务已成为一大国际品牌,在全球500强企业中,多达50%的公司都是印度信息技术公司的客户。2004至05财年,印度信息产业产值达165亿美元,就业人数已超过100万。印度政府的计划是,到2010年信息产业的产值达到1030亿美元,占GDP20%,占出口总值30%.生物技术是印度的另一大骄傲,特别是在分子诊断,重组疫苗,以及药品和疫苗释放等领域。目前,印度的疫苗生产商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公认为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来自印度的两大生物技术公司已逐渐占据整个亚洲的胰岛素市场;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印度有可能成为转基因种子的全球供应商。印度的生物技术公司已有240多家,从业人员2.5万人。2005年,印度的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目标达到10亿美元,到2010年则预计会有50亿美元。
目前,印度最高研究和开发机构———科学和工业委员会(CSIR)拥有38个实验室和81个领域的研究站。印度的制药行业在发展中国家属于规模最大,并被全世界公认为知识导向型行业。作为全世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医药技术坚持本土化低价的路线。
早在1996年,印度第一家生物制药公司推出了价格仅为市场同类品1/40的抗乙肝疫苗。自主的科技战略同样体现在印度的能源技术、材料科技等领域。CSIR主任马什卡博士说:印度在科学技术方面,已成为一个“创新性发展中国家”;如果印度发展得当,它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头号知识生产中心”。
前沿医学
生物技术挑战遗传疾病
在印度安得拉邦出生的每3300个儿童中,就有1人患有先天性青光眼,但是如果发现得早,这种疾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愈。正是通过基因实验室的早期诊断,印度DNA指纹识别与诊断中心(CDFD)成功挽救了几百名儿童的视力。
CDFD中心的主任斯伊德·哈斯奈恩博士说:患这种病的儿童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但是他们到了12岁的时候就会失明。实践证明,及时发现病情能给治疗青光眼以及多种遗传疾病带来希望。
除了诊断和治疗遗传疾病,位于海得拉巴的DNA指纹识别与诊断中心还肩负着更艰巨的任务———制定遗传疾病基因组数据库。想象一下,如果能拥有像google一样的遗传疾病仓库,记录着印度比较普遍的疾病,如果能够尽早发现,治愈的机会也就越大。
作为生物信息学的前沿产物,基因组数据库是生物学和软件的结合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其成为科学家处理分子生物中超大量数据流的利器。科学家可以通过它的分析结果来设计新的药品分子,产生基因组数据。为该数据库提供数据的有印度30个诊断与测试实验室,并且它还得到了印度生物技术部和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的财政支持。
哈斯奈恩博士和他的团队相信,通过高效率处理基因排序数据,遗传疾病数据库将大大缩短药物的研制期,给治疗带来革命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