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谷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武伟华教授(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本期Cell上发表题为“A Protein Kinase, Interacting with Two 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s, Regulates K+ Transporter AKT1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 并在网络版作为推荐文章。继去年吴伟华教授发表Science文章后,中国农业大学又一重大成果。
该项研究表明,模式植物拟南芥根细胞钾离子通道AKT1的活性受一蛋白激酶CIPK23的正向调控,而CIPK23的上游受两种钙信号感受器CBL1和CBL9的正向调控。植物根细胞钾离子通道AKT1是植物细胞自土壤溶液中吸收钾的主要执行者。在拟南芥植物中过量表达LKS1、CBL1或CBL9基因以增强AKT1的活性,能显著提高植株对低钾胁迫的耐受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包括CBL1/9、CIPK23和AKT1等因子的植物响应低钾胁迫的钾吸收分子调控理论模型。该项研究结果在认知植物钾吸收利用的分子调控机理方面有理论科学意义,也可能在利用分子操作技术改良植物钾营养性状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原始出处:
A Protein Kinase, Interacting with Two 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s, Regulates K+ Transporter AKT1 in Arabidopsis
Jiang Xu, Hao-Dong Li, Li-Qing Chen, Yi Wang, Li-Li Liu, Liu He, and Wei-Hua Wu
[Summary] [Full Text] [PDF] [Supplemental Data]
吴伟华教授简介:
武维华,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聘任岗位:植物生理生化。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1991年毕业于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1年至1994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4年9月至今,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任副教授、教授。
1999年3月被教育部聘为国家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近10年来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有:植物细胞信号转导分子机制(主要是研究植物细胞第二信使系统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和离子通道调控机制);与植物(作物)抗盐、耐低钾、耐低磷性状表达相关的基因克隆及基因功能研究等。近5年来主持包括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课题、国家转基因作物专项、“863”生物技术项目、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项研究基金等资助的10余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指导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后2人。在各学术团体的兼职情况:中国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大生物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植物学报》副主编、《自然科学研究进展》编委、《科学通报》特邀编辑等。
一、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领域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第二信使)、植物细胞跨膜离子运输调控机制、作物耐低钾/磷/抗盐主效基因的鉴定克隆及功能、植物抗逆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等方面研究。
二、主要学术成就
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Proc.Natl.Acad.Sci”、“Plant Physiology”、“Plant & Cell Physiology”、“Journal of Exp. Bot”、“Planta”、“Protoplasma”、“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植物学报”等国内外被SCI收录的重要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三、主持的科研课题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攀登计划(专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项目)课题、科技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专项、国家863”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研究基金、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个科研项目。
四、主要奖励
-1997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8年被授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9年3月被聘为国家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3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首都五一劳动奖章
拓展阅读:
拟南芥学术研讨会2005
2005全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讨会暨IAPTCB...
2004年“拟南芥学术研讨会”议程
2004 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