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病毒入侵人体,免疫系统如同一座被激活的“药厂”,大量分泌着抗体。用不了多时,这座“药厂”将被科学家搬到老鼠体内。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研究员郭礼和在昨天举行的“分子医药学的突破创新及机遇——上海-荷兰生命科学研讨会”上透露,一个由他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利用转染色体技术培育“人源化老鼠”。
据了解,能令老鼠产生抗体的基因群,分别位于老鼠的第6和第12号染色体上;而能产生人类抗体的基因,则分别位于人的第2号和第14号染色体上。为了最终得到只“生产”人类抗体而不掺杂老鼠抗体的转染色体老鼠,科研人员需先培育4只特别的小老鼠:2只分别被剔除老鼠第6和第12号染色体上负责制造抗体的两组基因群,另2只分别转入人类第2号和第14号染色体上负责制造抗体的两组基因群,然后让它们两两杂交,最后筛选出抗体“生产”纯度最高的老鼠“制药厂”。目前,前3只小鼠已经诞生,转基因规模最大的最后1只小鼠还在研究中。
千万别对这样的老鼠“制药厂”表示惊讶。在美国,科学家已经用它生产出治病救人的抗体药物,并用于临床实验,“转染色体动物的构建与应用”也已被列入《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未来,上海科学家还将把更为艰巨的“生产”重任交给体形与人类更为接近的猪,以期用“猪心”来换人心,用“猪血”来补人血。
郭礼和表示,“转染色体猪”在国际上都是个全新课题。从遗传角度而言,它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与人同样的基因序列,将其作为心脏、肝脏移植手术的供体,不会有大的排斥。同时,“转染色体猪”还能被用作“生物反应器”,大规模生产人源化的免疫球蛋白、促红蛋白、血红蛋白等人体必须的蛋白质,甚至定期向血库“献血”,以弥补一些稀有血型的供应之缺。
尽管如此,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体内,若是真的跳动着一颗“猪心”,或是流淌着“猪血”,难免感觉异样,甚至引发伦理上的争议。对此,郭礼和希望人们能够消除一些观念上的误解。毕竟,严格说来,那已不再是猪的心或猪的血,而是与人类组织器官同根同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