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有关,由于每个人基因的不同,有些人对某些疾病易感,如对痛风易感的弱酸性体质的人,就最怕大量的蛋白摄入,如果他们对啤酒、大闸蟹、豆浆等高蛋白食物不加节制,很可能导致痛风病。这是在昨日召开的“中国基因产业化(2006·杭州)论坛”上,基因科普专家肖鸿钧的一番话。
那么,我们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对某些疾病特别如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易感呢?中国医学遗传学会常委叶文虎教授在论坛上认为,基因检测无疑是将基因组知识应用于生物医学,揭开人类生、老、病、死“生命密码”的一项有着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工程。例如,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发现某个个体是不是对某种癌症易感,到时候就可以通过体检,在癌细胞还未形成的时候就把它扼杀在摇篮里,此时人们就再也不必“谈癌色变”了。
叶教授告诉记者,2000年6月26日美国和英国联合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标志着一个重要时代已经来临,我国也参与了此项人类基因组计划,因此在基因组学研究上已与世界同步。我国有13亿的人口资源,而且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基因库更是丰富多彩,这是我国基因组研究的一大优势。对此,叶教授在论坛上兴奋地透露,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开始展开对人类宗谱的研究,我国由复旦大学牵头承担了其中20%的工作。“届时,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大型数据库,就能建立起来,在这个庞大的基因数据库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生命的‘密码’,换句话说,今后,只要用鼠标轻轻一点,每个人都能查到自己的祖先是谁。”
浙江将设9个代理点杭州已有万人接受检测
昨日,全国著名基因专家聚集杭州,在中国基因产业化论坛上提出:基因检测因能预测未来疾病风险,将在未来普及。
肿瘤风险等都可检测
联合国卫生组织公布,全世界60%的人死于对病情的无知。我国卫生部门曾统计,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住院,有20万人因不合理用药死亡。
基因检测就是提取被检者口腔黏膜或血液中的DNA样本,进行疾病风险预测。
普通体检,针对人体已出现的临床病变,进行检查和诊断;而基因检测,是检测体内疾病的易感基因(致病内因),预测未来疾病的风险,有目的地做到疾病的早预测,预防和治疗,有效防止临床误诊和错误用药。
专家表示,目前,基因检测已经能检测肿瘤风险、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以及人体对3000种药物不良反应。
浙江检测规模全国第二
基因检测费用不低,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究竟有多少人能接受?
科普专家肖鸿钧估计,当前我国基因检测人群在5%左右,每年有300万以上的人接受检测,发展前景乐观。而在杭州,已经有过万人接受基因检测,其中大部分是经济实力不错的商人。
在浙江,杭州、温州、宁波、义乌、金华等9个城市计划设立检测代理点,数量与规模仅次于北京。不久的将来,这些城市的居民可以直接前往代理点,提供检测样本。但目前费用过高,基因检测要走入百姓家庭,还需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