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的病人身上发现同样的JAK2基因突变—V617F,大大加深了我们对于这些疾病的理解。本文重点阐述了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相互关系和治疗方向。该文发表在12月7日的《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上。
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见备注1)包括几个克隆性的血液疾病,被认为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转化。这些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成熟、功能性血细胞的增多,临床病程长。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本文不作详细讨论)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分子病变,BCR-ABL 融合基因,这常常由费城染色体易位(Philadelphia translocation;Ph translocation)而引起。其他三种主要的费城染色体阴性(Ph-)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见备注2)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idiopathic myelofibrosis)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在患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和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的病人身上发现同样的JAK2基因突变—V617F,大大加深了我们对于这些疾病的理解。本篇文章回顾了这些分子机制的发现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改变我们对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起因、关联和治疗的。
表 1 、费城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以及这类疾病与 JAK2 基因 V 617F 突变的关系 *.
年度
历史里程碑事件
与 JAK2 基因 V 617F 突变的关系
1892
首次描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4
195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确认为相关性疾病 5
三种疾病都发现了突变 6-9
1974
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非依赖性红细胞克隆 10
突变与红系祖细胞和细胞系对细胞因子非依赖性有关 6-9
197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干细胞起源 11
在多能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发现突变 6,12
1983-2003
酪氨酸激酶调节异常见于慢性髓性白血病 13,14 ,肥大细胞增生症 15 ,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16,17 和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8
突变导致 JAK2 的酪氨酸激酶功能持续激活 7-9,19
2002
描述染色体 9p 的有丝分裂重组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 20
染色体 9p 的有丝分裂重组导致纯合子突变 6-9
2001-2004
JAK-STAT 信号通路导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非依赖性生长 21,22
突变导致 STAT 蛋白质全面激活 7-9,19
* STAT 表示转录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深入阅读:
1 P. J. Campbell and A. R. Gree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5 (23), 2452 (2006).
Lab: Department of Haematology, Cambridge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备注1:
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
一组造血干细胞肿瘤增生性疾病,在骨髓细胞普遍增生的基础上有一个系列细胞尤其突出,呈持续不断的过度增殖。临床上根据增生为主细胞系列的不同分为4种 :① 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②以粒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③以巨核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④以原纤维细胞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本组疾病原因未明,多见于中老年人 。
备注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ET),又称作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属骨髓增殖性疾病。以血小板显著增多,伴有出血、血栓形成及脾大为主要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