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太原还有自加的压力。去年8月开始,太原全市范围推行新农合患者“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有效缓解了老百姓看不起病的问题,也进一步释放了住院需求,新农合费用上升也进入快速增长期。
自今年7月开始新农合新增的20种重大疾病,又给新农合增添了支付额度。
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包括肺癌、胃癌在内的20种新增重大疾病,无论在省市县医院就医,报销比例一律70%。重大疾病治疗一般都在省级医院,治疗费用高,动辄5万、10万元,70%的报销比例,对整个新农合基金的盘子来讲,考验不小。
韩荣莲说:“重大疾病保障属于特惠政策,对缓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肯定有积极效果,但新农合筹资标准低、资金盘子小,长期以来坚持的是普惠政策,如果短期内再增加重大疾病保障病种,支付压力会更大。”
小病大看增加负担
在郝宝清看来,新农合资金使用、费用上涨幅度和县域范围医疗服务能力关系密切。
“如果县医院力量比较强,足以让县内老百姓感觉到满意放心,病人流出来就少。一些近郊地区县医院服务水平不是很强,病人就去了省级医院。”郝宝清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在太原市新农合住院病人中,乡镇一级不到5000人、县区医院2.5万人、市级医院1.5万人。现在大概有70%左右的病人留在了县域,从病人流向来看与医改要求还有差距,这也是造成医疗费用高、医保费用紧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