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等是我国和世界上的主要经济贝类种类,其养殖业是海洋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无脊椎动物的典型代表,它们不仅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也是近海生态系统的组成种类,在近海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复杂多变的近海环境中,牡蛎等贝类进化产生了一套独特的抵御各种病原和不良环境因素的免疫抗逆的细胞、分子机制和成分。然而,人们对它们的这些机制和因子的认识明显少于脊椎动物,因此,开展深入和全面研究非常重要。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喻子牛研究员课题组承担了贝类973课题“贝类抗病和抗逆的关键基因及其网络调控机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研究取得系列新进展:成功地完成了对太平洋牡蛎5万多条EST的分析和注释;克隆了20个抗病和抗逆相关功能基因,包括抗菌肽基因大防御素(Big defensin)、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PI)、巨噬细胞表达基因MPEG1、免疫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过氧化氢酶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和铁硫蛋白基因等;系统地分析了这些基因的在弧菌感染和盐度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获得了7个具有活性的重组抗病因子;完成了近江牡蛎(香港牡蛎)的转录组分析(NGS 454 Sequencing)和热激表达谱(RNA-Seq)分析深入,获得了丰富的基因组数据和基因序列,为开展下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该课题已发表多篇论文,其中3篇在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发表,并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荐原文出处:
(1)The second 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 (BPI) and its revelation of the gene duplication in the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Fish Shellfish Immunol. 2011, 30: 954-963 (第一作者:张扬);
(2)An Mpeg (Macrophage expressed gene) from the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Fish Shellfish Immunol. 2011, 30: 870-876 (第一作者:何小翠);
(3)F-type lectin involved in defense against bacterial infection in the pearl oyster (Pinctada martensii). Fish Shellfish Immunol. 2011, 30: 750-754 (第一作者:陈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