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
当心引发基因歧视
基因检测能很容易地推断一个胎儿是否有某种缺陷基因,那么,胎儿的父母将做何选择?如果人们根据自己设想的模样去公司“订购”孩子,婚姻、家庭等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伦理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既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当然也没有完美的基因图谱。但人们是否能接受自己的基因有问题这个事实呢?人类基因的不断改造最终是否会趋向一致性呢?将来是否会发生有钱的人因为有经济实力改造基因而使自己的基因更加优秀,没钱的人则基因越来越差,最终形成优秀基因阶层和非优秀基因阶层这种状况呢?众多的问题让人们莫衷一是。
基因技术对伦理、道德和法律等的挑战还反映在对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保护上和个人基因图谱能否被他人掌握上。如果人们有权获知他人的基因图谱,那么,亲人会因为他的基因缺陷而痛苦,敌人则可以利用它来对付你;用人单位了解了你的基因缺陷后,你在求职时就可能处于不利地位;保险公司知道你可能会得某种疾病,就不可能接受相关的投保……这实际上引发了基因歧视,使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基因是多样性的,这也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和基础。如果将来人类的基因谱越来越窄,那会预示着进化的基础变得薄弱,人类会变得经不起自然的选择考验,灭亡也将不会遥远了。
山东聊城第一人民医院刘付星
双刃剑不宜过早出鞘
基因检测的时机远未成熟,理由如下:
一、基因异常与疾病的发生是什么关系至今尚无定论,即基因异常是否一定会导致某种疾病?某种疾病的发生是否一定有基因异常?这两个问题至今未见有说服力的统计学数据。
二、如能较容易地进行基因检测,一定会有人利用此项技术进行有个人目的的基因筛选,例如在婚姻、生育、就业等方面进行优选,最终有可能造成基因歧视。
三、一定会催生一批基因骗子。有些不负责任的个人、组织,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打着“科学”的大旗,随意进行基因检测,借机牟取暴利。
因此,在人类只能初步检查基因序列,而不能有效干预遗传物质结构的情况下,不宜普及基因检测。基因检测这把双刃剑不宜过早出鞘。 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广军
乙方
应该注重长远效益
基因检测是后基因组时代的应用开发重点之一,优生优育、遗传疾病、肿瘤预测、健康管理、个性化治疗、剂量控制等都要用到基因检测技术。
但是基因检测并不是万能的,生命过程和现象太复杂,有的很难用一个基因位点缺失或突变来解释。病因学还需要很多基础研究和大量数据。
基因检测现在成熟的、有很强专一性和特异性的手段或方法还不多,真正得到FDA批准认可的很少,基础研究和实验室结果占多数。当然有许多也有人体数据,但还难以达到非常确定的诊断结果,需要与其他传统方法联合使用。
基因检测的另一个阻碍是,许多药厂还在犹豫,因为基因检测可能会排除许多人用药的必要性和合法性。许多药对大部分病人无效,有效率只有百分之十几的药比比皆是。要确定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和长期保健的价值,必须要经过长期的跟踪研究。没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资,没有产业界和金融界的参与,是很困难的。
好在工业界已有实力派公司,如ROCHE明确表示要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华尔街也看好基因检测的未来潜力,投资这方面的新型公司已有很多。政府也在支持这方面的厂校挂钩合作,并在基础研究方面给予许多科研基金支持。相信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基因检测产品会问世,应用会越来越普遍。
但保护个人隐私,防止基因检测滥用,更严谨地对待此类产品的局限性等,都有待深入研究。
基因检测,长期肯定看好。过去医生开处方的传统做法,多少带有试错的味道,虽说也是对症下药,但对哪种药最佳、哪个剂量最合适心中无数。未来的个性化治疗,借助基因诊断的灵敏工具,以及大量药物基因组学的临床数据,有可能真正实现对病人的基因特征,选择最合适最为安全有效的药物和剂量。真正的药物个性化治疗和药物基因组学的临床应用正在悄然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