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指纹告诉你,我是谁。”这是二代身份证管理创新的要义。
人们担心,指纹,在成为个人标志的同时,会不会像银行卡那样成为被盗版的对象?
事实的确如此,盗用指纹现在在技术上不存在什么难度。
如果说,推广指纹识别,是管理创新的矛,那么保护指纹信息,则是个人安全的防护之盾。
这两者,得同时打造。所以,从拿到指纹身份证开始,小心保管好你的指纹吧。
指纹识别,到底靠不靠谱?
作为证据之首,指纹以其特征的唯一性、稳定性得到世界法庭科学的公认。
在全世界的司法审判中,指纹一直在案件起诉过程中受到倚重。
然而,这个实行了近百年的起诉工具,却于2002年在美国受到了挑战。
在一宗谋杀案中,费城一名法官作出裁决:由于指纹鉴定不科学,检察官呈送法庭的指纹证据不予采纳。
警方对指纹的看重,主要是基于“指纹无双”的特点。
然而,无论电脑还是人工比对,都不可能对所有的指纹特征进行鉴定。况且,在指纹登记过程中,指纹会因手指在辨识器上产生的压力、姿势与湿度产生变化,疤痕、茧与裂痕也很容易导致指纹特征变动,从而影响判读数据。
“指纹特征识别的技术早已成熟。”北京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振刚称,在居民身份证中登记的指纹信息,是数字化的指纹特征点。但目前,在安防产品和指纹考勤机上应用的指纹识别技术,由于采集面积过小,致使识别的误识率和拒识率比较高。他说,在居民身份证中加入的指纹信息采集面积、特征点个数等标准正在制定中。
看来,指纹靠不靠谱已经被作为一个问题扔了出来。
这个问题出来的不是时候。目前,指纹正在社会生活中扩张它的适用范围。
别让身份证,变身“麻烦证”
除了指纹识别的科学性遭到质疑,其技术“后患”也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在过去,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只是意味着多几个骚扰电话而已。更有不少人持这种想法:自己又不是什么重量级人物,没啥要保密的,老百姓的信息不值钱!事实证明,在指纹信息被广泛采用以后,事情已没那么简单。
现下,高科技识别技术,尤其是指纹识别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个人电脑、密码锁、保险箱、保险柜等重要个人物品上。指纹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有报道称,澳大利亚一所高中为防止学生逃课,安装了一套指纹考勤机来督促大家上课。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帮学生竟想出用软糖来伪造指纹,企图骗过这套高科技系统。
其实,复制指纹信息,已经不是恶作剧水平了。网络上流传的“指纹套”、“指纹打卡助手”等产品,几乎能以假乱真。如此一来,“让单位打卡机彻底成摆设”的美梦不再遥远。
公安机关曾提醒,定制指纹套容易泄露指纹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很大危害。同样的事情联系到嵌入了指纹信息的身份证,是不是意味着身份证同样可以被复制造假?
事情虽然不敢想象,但这样的技术漏洞既然存在,大家就该严肃对待,别让身份证变身“麻烦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