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具有环保、长效、易光解、无残留等特点,是发展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农药。近20年来,国内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植物源农药的研发,并取得明显成效。统计显示,全国已有15个省份的31家企业生产出39种植物源农药品种。在国家“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项目中,均有植物源农药项目。
但据了解,国内比较好的植物源农药生产企业,都是依靠出口产品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生产的植物源农药远销美国、欧洲、中东、东南亚和非洲市场,赢得了良好声誉。然而,同样的产品在国外备受欢迎,在国内却受到冷落,目前植物源农药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还不足1%。难道植物源农药不适合国内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
北京三蒲白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贵生以多年实践经验认为,植物源农药是适合国内一家一户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如日本和韩国,也均是一家一户生产,对这种新型环保农药的需求量却很大。在国外市场奔波多年的杜贵生深有感触,国外农民只要是好肥、好药就用,他们不给土地、作物施用化学农药,更不用高毒农药。因此,杜贵生认为,植物源农药有没有市场的关键在于农民有无环保和长远意识,而目前国内农民这一意识却微乎其微,这也正是此类农药在国内推广缓慢的根本原因。
笔者随机走访了几位农民朋友。有的农民说,植物源农药好是好,但价格高,用不起。现在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用好农药成本自然上升,对农民来说当然不划算。所以,农民为了减少投入,只在蔬菜、水果最后采摘期才用环保农药,而前期往往用化学农药,有的甚至还在用高毒农药。另有农民认为,植物源农药从根本上说不具备化学农药用量少、见效快的优点,尤其是遇到突发性和毁灭性病虫害时,更是难当重任。另外,农民多年用药习惯难以改变,加上企业推广应用措施跟不上,农民缺乏对生物农药的认识与施用技能,植物源农药也就受到冷落。
有关专家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植物源农药推广应用缓慢,有几方面原因。一是与政府的鼓励政策有关。欧洲一些国家、韩国和日本等国均出台了施用植物源农药的补贴政策,而在我国,只有上海市政府提出对施用绿色环保农药给予政府补贴。二是农产品市场机制有待完善,当前急需用质量和价格双重杠杆来调节和激发农民放弃施用高毒农药。三是目前我国对生物农药的宣传与推广力度还很不够。对此类农药的田间施用,应根据其特点灵活运用,才能保证防治效果,而多数农民认识目前还较模糊。因此,各级涉农部门应加强植物源农药的宣传推广,力促广大农民提高环保意识,并掌握施用技能。
尽管植物源农药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但随着我国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理论的完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和人类健康意识的提高,相信植物源农药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广阔。
植物源农药有哪些优缺点
植物源农药有如下突出的优点:一、由于它们所含的有效成分为天然物质,而不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施用后在自然界有其顺畅的降解途径,对环境污染小;二、由于植物杀虫剂杀虫成分较多、作用方式独特,使害虫较难产生抗药性;三、它们一般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及天敌毒性低,开发和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
当然,植物源农药也有一些缺点,如多数天然产物化合物结构复杂,不易合成或合成成本太高;活性成分易分解,制剂成分复杂,不易标准化;大多数植物源农药发挥药效慢,导致有些农民朋友认为所使用的农药没有效果;喷药次数多,残效期短,不易为农民接受;由于植物的分布存在地域性,在加工场地的选择上受到的限制因素多;植物的采集具有季节性等。
植物源农药一般为水剂,受阳光或微生物的作用后容易分解,半衰期短,残留降解快,被动物取食后富集机制差。因此,大量使用植物源农药一般不会产生药害,相应会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是真正的无公害农药。同时,植物源农药对作物还具有营养作用,可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