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将生物质化工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在上周举行的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建系60周年庆典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在其《化工发展与生物质化工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这一观点。
欧阳平凯指出,多年来我国对化工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我国石化工业关键技术依赖进口,石化工业只能步西方国家后尘,无法赶超。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生物质化工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该产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我国在此领域和国外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抓住机遇走到发展前列。
他进一步分析认为,化学工业是21世纪全球最大的制造行业之一。目前包括石化、能源、冶金和水泥在内的重化工工业是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盈利或创汇的工业,仍将高速发展20年左右。重化工工业的发展,使全球化学工业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化解这些压力,生物质化工无疑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后化石经济时代的物质生产必须依赖生物质来替代化石资源。美国已提出2020年50%的有机化学品和材料将产自生物质原料。不过生物质化工作为物质生产的一种新模式,其发展不可避免会遇到新问题。
对于这一点,欧阳院士没有回避。他说,首先生物质资源分散、需要开发经济的收集技术及新型工业物流模式等问题必须考虑加以解决;其次生物质资源浓度稀且成分复杂,加工技术流程长过程复杂等难关也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加以克服。目前我国以玉米为原料生产乙醇已具备相当规模,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生物量大的木质纤维原料才是未来生物乙醇的主要来源。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近期南京工业大学已建立一个以农林废弃物生物转化制取酒精的中试平台。该平台由蒸汽爆破预处理技术、纤维素酶制备和水解技术、戊糖己糖同步发酵技术组成。目前南京工业大学已完成了玉米秸秆中试制取乙醇的中间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距工业化规模生产已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