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年报《2008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中,我预测:“与第一轮转基因作物种植浪潮相接轨的新一轮种植高峰即将到来”,这一预期在2009年11月底实现了。中国农业部(MOA)在一周之内颁布了转基因Bt水稻(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人口的主粮)和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饲料作物)的生物安全证书。这一举动对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的转基因作物意义重大。MOA进行了周密的研究,在真正商业化种植之前,还要进行2-3年的区域试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按照逻辑时间表,完成了对转基因关键作物“三架马车”-首先是纤维(棉花),其次是饲料(玉米),然后是粮食(水稻)的批准工作。这三种作物对中国具有以下巨大的潜在收益:
Bt棉花:中国自1997年开始种植Bt棉花至今,700多万小农户因10%的增产和60%的杀虫剂减少使用而增加了收益,每公顷增收约220美元(相当于全国增收10亿美元)。Bt棉花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匮乏农民脱贫作出了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在2008年,560万公顷的土地上,68%的面积种植了Bt棉花。
Bt水稻:Bt水稻带来的收益预计为每年40亿美元,来自8%的增产和减少80%的杀虫剂使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为3000万公顷(Jikun Huang et al, 2005),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1.78亿吨)。75%的水稻受到稻螟虫侵袭,Bt水稻对稻螟虫具有抗性,可使1.1亿水稻种植家庭和13亿水稻消费者直接受益于这种技术。在中国需要新技术保证粮食自给自足并增加产量以战胜干旱、盐碱、虫害等限制因素的情况下,Bt水稻将使产量增加并稳定粮食价格。
植酸酶玉米: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玉米种植国(种植面积3000万公顷,种植家庭达1亿户),玉米主要用于动物饲料。保证玉米自给自足,并提供更多肉类食品,对于日益繁荣的中国是个巨大挑战。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饲养国,饲养量从1968年的500万头已增加到今天的5亿头。植酸酶玉米可以帮助猪消化更多的磷,使生长速度和产肉效率提高,还能减少动物粪便对土壤和地下水的磷污染。
上述Bt棉花、Bt水稻和植酸酶玉米(全部由中国公共部门开发)的优点也会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带来同样的利益,因为这些国家的作物生产受到相似的限制。亚洲种植并消费世界90%的水稻,Bt水稻将对亚洲带来巨大影响,并能持续为减轻贫困作出贡献。
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批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可能对转基因粮食、饲料作物的接受和加速种植带来正面影响。中国这一举措的初衷是保证“粮食自足”而非“粮食安全”(区分这两点很重要),这可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以下借鉴意义:
在发展中国家实行更加适时、有效的转基因作物批准程序;
包括公/私部门合作在内的南南技术转让与共享新方式;
更加有秩序的水稻国际贸易,以及降低2008年价格上升现象重现的可能性(2008年的涨价对穷人来说是毁灭性的);
转变发展中国家对“粮食自足”的责任感,激励其更多的参与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
Bt水稻和植酸酶玉米的农艺和质量性状只属于改良转基因作物众多性状中的一部分,改良转基因作物能够用更少的资源,尤其是水和氮,显著提高粮食、饲料和纤维的产量。中国批准第一种主要粮食作物-Bt水稻的举动,可能为世界上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公共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起到独一无二的加速作用,而这种合作都是基于同一个高尚目标——为本国和全世界人民生产更多的粮食。(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