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水稻高产高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工程”实施三年,13万亩次单季晚稻平均亩产超过700公斤,形成了两项水稻生产技术规范和企业标准,审定水稻品种3个,申请专利2项,完善了良种繁育、病虫害预警与防治、土壤养分分析和科学施肥等生产技术体系,首创了水稻草害防治和杂草控制技术,把郊区水稻生产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4年,上海郊区的水稻单产实现了三次跳跃,2004年平均亩产达到533.7公斤,并且基本实现了稻米优质。2007年市科技兴农项目办公室立项“水稻高产高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工程”,集成以往获得的多项水稻生产技术,从水稻生产多个环节进行技术聚焦,成立了由市农科院、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市农机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的项目专家组,在崇明现代农业基地选择稻田连片成方、生产指挥系统完整的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跃进有限公司和长江总公司作为项目主持单位和实施基地,连续三年示范推广了一批贯穿于水稻生产全过程的科技成果,水稻高产技术有新突破,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这些技术包括:
一、良种选择和茬口配置。高产、优质、早熟、抗条纹叶枯病为品种选择的主要目标;早熟品种与小麦迟茬口搭配,晚熟品种与早茬口或机插相配套。
二、构建群体质量调控参数。确定直播和机插的不同常规品种和杂交组合,以及最佳播种或移栽时机和最佳密度,分时段严格控制用种量和基本苗,合理调控群体高峰苗,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
三、完善育秧关键技术。采用硬盘机播育苗,解决了原来底膜育秧出苗不齐、质量不稳等问题,且出苗时间提早了两天;采用防虫网覆盖,有效阻隔灰飞虱在育秧阶段的传播,降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机率。
四、生态治理重大病虫害。通过对示范稻田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和研究,建立和完善病虫害预警监测系统,重点对迁飞性害虫、螟虫和条纹叶枯病,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治理。通过害虫寄生性天敌种类和田外寄主的研究,大大降低了虫害发生率。
五、草害治理和新优势杂草控制。在摸清示范稻田杂草发生、危害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新优势杂草线状匍匐茎藨草的防除难题;制订了直播稻田“二封二杀”、机插稻田“三封二杀”化除技术;改变传统的插秧后5-7天用药技术,在国内首次采用插秧前整地后用药的技术,既提高防除效果,又大大减轻除草剂对缓苗生长的影响。形成的杂草防除和控制技术规程已被收录进“中国稻田杂草防治技术规程”。
六、精准施肥。通过对示范稻田网格式采样分析,提出了“减氮、稳磷、增钾、补锌”的施肥原则,改进了肥料运筹技术,增施有机肥,形成了水稻高产精准施肥模式。三年来,用肥成本有所下降,稻田的有机质平均提高了25%,水稻的抗病和抗倒伏能力明显提高。
七、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成功实现了麦子、水稻秸秆全量还田,通过农机的改良,大大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包括耕地、植保、施肥、播栽、收获等水稻生产全过程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7%。 (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