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日在PNAS上发表论文指出,他们发现并解析了决定稻米食用和蒸煮品质的基因调控网络。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开发口感更好的稻米品种。
稻米的食用和蒸煮品质主要由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 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李家洋院士等通过关联分析等手段分析发现了18个与稻米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的互作关系,明确了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三者的相关性以及决定这3个性状的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和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从而揭示了调控稻米食用和蒸煮品质的精细调控网络, 这一模型得到了遗传转化实验的证实。这项研究的结果为稻米品质的分子设计与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通过转基因工程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同时改变稻米的3个品质性状,实现在高产基础上的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