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吉林省白城市下辖的洮南市黑水镇东安村的椒农蔡红革就开始与洮南市金塔集团签订了辣椒、肥料、农药和成品收购一揽子供销合同,说起与企业合作的好处,他笑着说:“前年,俺们赶上了辣椒收购价格最低的时候,人家金塔集团都以保底价给收回去了,这下俺心里有了继续种下去的希望,企业为咱提供了椒苗,怎么施肥、祛病,有懂技术的人跟踪指导,让咱椒农省了不少心,辣椒价格也基本上有保证,一心一意伺候好地就赔不了本。去年俺家的1.6万斤干辣椒就卖了10万块钱,现在,村里的许多农民都和俺一样与企业合作,得到了不少实惠。”
近年来,面对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十年九旱”的自然状况,西部的两大城市白城市和松原市,都把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全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依托当地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和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全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仅促进了许多像金塔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形成集约化的经营模式,更为许多像蔡红革这样的农民拓宽了致富的道路,让他们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燃起了新的希望。
据了解,吉林省白城市的特色产业正在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开发快速推进,截至2009年末,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玉米、水稻、葵花、绿豆、辣椒、蓖麻、奶牛、肉禽等8个龙头型产业初具规模。其中,辣椒、绿豆、奶牛、白鹅等种养布局打破了县域界限,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板块式布局。并抓住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的有利契机,从开发绿色、有机等农产品入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目前,开发绿色食品34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60万亩。
在完善联结机制上,白城市各地从分析特色农产品供求趋势入手,在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农户”的订单联结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合作模式,即完善了以往企业对农户单方投入的做法,探索出农户在接受企业先期投入的同时,向企业提供必要方式抵押的有效途径,初步建立起互相协作、互相约束的利益调节机制。据统计,2009年,白城天福、洮南金塔、安大牧业等百余户企业,直接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540万亩,养殖合同1050万头(只),辐射带动农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0%。辣椒、葵花、粘玉米、肉鸡、奶牛等产业80%以上实现了订单生产。
同白城市一样处于吉林省西部的松原市也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筑之路。素有“粮仓、肉库、渔乡、油海”美誉的松原市现有耕地103万公顷,年产粮食650万吨~700万吨,占吉林省粮食总产的四分之一。2009年,松原市在遭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仍获得好收成,总产量达到655.9万吨,农民人均总收入5240元,同比增长10%。同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上,松原市坚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导模式,以先进技术为有力支撑,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农业和农民加速步入社会化大生产和国内外大市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
特别是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方面,松原市围绕“推广新型技术,培养新型农民,构建新型产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目标,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农业科技机制创新。松原市前郭县吉拉吐乡锡伯屯村的种植大户林长富告诉记者,现在他不仅是种植大户还是科技大户,面对今年春耕时节的低温天气,他和村里其他农民都准备得很充分,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松原市及时地为他们作的“预警培训”,培训期间技术专家们都对他们每家每户的种植结构提出建议,他于是在专家的建议下种上了中早熟品种。记者还了解到,每年松原市农业系统都会选拔农业科技特派员下乡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和服务工作,并聘请40多名农科专家轮流坐堂解答技术难题,在网上直接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服务。
此外,为了更好地联结起农民与市场,推进农业一体化经营,松原市实施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工程,重点抓了以蔬菜生产为主的扶余三岔河产业园区、以品牌农业开发为主的宁江大洼产业园区、以绿色水稻生产加工为主的前郭红光产业园区、以瓜菜生产为主的前郭八郎产业园区、以马铃薯生产加工为主的长岭三青山产业园区和以玉米先进技术组装配套为主的乾安让字产业园区的六大园区建设。同时,其他各类科技园区建设将达到120个,园区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得到综合提升,与周边农户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科技的实用、推广和普及,将成为松原市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预计到2011年,该市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000元以上。(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