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袁志明在做客人民网科技频道“展望中国八大科研领域突破”访谈时表示,我国已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如疾病预防与监测系统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它的协调机制不够健全。我国颁布了很多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的衔接性不够强,而且有一部分还是空白。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在有些技术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些标准体系的建设。
第二、国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生物防范的应急网络体系没有建成。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这个网络体系,但是这个网络体系当中的核心部分,比如国家的病原库包藏中心还没有完全建成,难以满足我国新型生物技术发展的需要。
第三、国家目前在烈性病毒这块,和生物恐怖制剂方面的技术储备不足。我国早期的时候在传染病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重大传染病在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到,我国不仅地域辽阔,而且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人口又多,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很强,而不同地区和不同地方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不一样,因此我国的传染病控制和生物防范的控制,突发性更强,流行和传播更快,控制就更难,危害就更大。这种危害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健康的危害,造成人的致残,致死,更重要的是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也会影响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第四、缺少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评估和控制方面的关键技术。随着全球货物的增加,有些外来生物是被人为的或者非人为的带到了国内,造成很大影响。同时已经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已经造成的很大影响的外来入侵生物,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但又缺少有效的控制技术和方法。
第五、转基因生物,我们国家批准了一批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有关这些转基因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还缺少一些长期系统的科学积累。
第六、生物新型技术和生物制剂创新能力不足。生命科学同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极大的推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新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不断涌现,特别是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不仅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但我国对生物技术的前沿领域部署不足,新型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的研究、应用及控制能力有待提高。(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