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启(河南省原阳县农科所所长、水稻专家):
这些日子,我心情特别激动:经过3年精心繁育的第二代太空大米就要上市了。几年的太空水稻育种经历,让我由衷地感到:国家科技进步,为农业快速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契机。
我从事农业科技工作已经34年了。在水稻育种方面,曾培育出几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搞科研的人都不满足已有成果,喜欢不断做梦。我每天都在梦想寻找一种奇特的方式来繁育水稻。
一个偶然的机会成就了我的太空育种梦。2003年,农科所选育的4个优质水稻新品种搭载第十八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进行了太空处理。经过地面精心选育,2006年,我们终于从太空搭载材料中选育出来一个稳定品系。
搞农业科研的人都知道,日本的水稻育种走在世界前列。为知己知彼找出差距,2007年我派人专门到北京买回一袋日本某知名品牌大米,并和自己培育的太空大米一块送到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结果让人非常吃惊,检测的7项指标除钙含量与日本大米持平外,其余指标含量均高于日本大米,特别是被医学界称为生命元素的硒含量比日本大米高出一倍……好消息让我信心倍增,仿佛看到原阳大米走向高端科技产业化的希望曙光。当年12月,我们生产的太空营养米先后在北京、哈尔滨、郑州、邯郸、南京、济南等城市热销,每公斤30元的价格限量销售,各销售网点均出现抢购现象。
“小试牛刀”之后,我想通过对水稻作连续太空处理,从而放大优良基因的累加效应,培育第二代太空水稻。这得依托祖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2008年6月,得知“神舟七号”要在年内上天的喜讯后,我激动得彻夜难眠。经过争取,我幸运地获得23克搭载空间。听到这一消息,我激动得热泪盈眶。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带着那23克稻种和我的全部梦想飞向了太空……两天20小时27分我守着央视的直播节目没离开过一分钟,直到返回舱成功落地,我一直悬着的心也同时落了地。
种子从北京取回后,我随即和所里的科研人员一起到海南三亚筹建南繁加代基地,开始第二代太空水稻育种工作。当年秋季在海南播种那23克种子,收获后又把种子种在了原阳的试验田。经过四代繁育,终于选育了一个性状稳定、品质优异的品种。在今年12月3日举办的新乡市重大科技成果专项课题鉴定会上,省市16位专家品尝后都赞不绝口。
为了更快地推广太空水稻,我们从2008年开始着手建设航天育种科技园,将国内外航天搭载育种的各类产品集中展示,在园区内利用无人飞机开展虫情测报和生物农药喷施,让人们在品尝航天产品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更多地了解航天育种技术。同时,我们还将以科技园为依托,运用航天科技培育高产优质型、优质珍稀性和功能型大米,让老百姓的餐桌香气扑鼻,吃饱更要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