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大黄鱼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近年来大黄鱼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却带来种质退化、性早熟严重等问题。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随着来自浙江海洋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所科学家对大黄鱼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序列图谱的成功绘制,这些困扰着大黄鱼产业发展的问题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大黄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优质鱼类。目前,我国大黄鱼养殖约网箱50万个、年产量7万吨、产值3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80万,是国内海水网箱养殖产量最大的鱼类品种,在东南亚等地也已形成“大黄鱼文化”色彩浓厚的消费市场。
据项目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刘赟副教授介绍,研究结果表明,大黄鱼基因组包含48条染色体,全基因组大小在750M左右,相当于人类的四分之一。
“大黄鱼全基因组的测定和序列图谱的成功绘制,将会对大黄鱼基础生物学研究和大黄鱼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该项目负责人浙江海洋学院副校长吴常文教授看来,大黄鱼基因组序列图谱构建以后,可以借以生物信息学的手段更深入地了解与大黄鱼生产性状如生长、抗病、耐寒等性状的遗传机制,了解各基因的调控机制和生理代谢途径,为这些性状的改良和遗传育种奠定基础,也标志着我国海洋生物学的研究真正进入基因组时代。
据悉,此次我国科学家对大黄鱼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序列图谱的成功绘制,是中国完成的第二个鱼类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世界首例石首鱼科鱼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