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畜禽等肉食动物饲料大约70%来自草产业,新西兰达到100%,而中国只有8%,其他都依靠主粮。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没大力发展草产业,草产业至今仍未能列入国家主产业范畴。
同时,草地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正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中国将如何选择?广东珠海的民营企业家联合科学家,正在探索这种农牧业一体化循环发展的草地新农业模式。
阳光下,随着海风,一大片高茂的草地摇曳生姿,分外惹眼。
说到草,人们通常会想到“锄草”、“斩草除根”,怎么会想到要种草,而且是在广东珠海海滩?这让很多人不解。
3年过去了,广东曾经的风云人物、76岁的钟华生在草项目上,通过成立公司运作,已有了从种植、养殖,到加工循环利用的成功经验,也有了更大的雄心。
我国现代草原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对于钟华生的做法赞誉有加。“没有政府的一分钱补贴,这么积极地推动这件事是很难得的。”任继周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他的思路很好,很有开拓精神。”
“发展草地是很好的尝试。”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资深农业专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北方牧区草地的精心管护与其他农耕地区的草地发展,两者同样重要。”
农牧业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
钟华生,此前担任中国农民企业家联合会会长达17年,现在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1984年,钟华生曾在珠海创建全国第一个农民渡假村,首创农业观光游,兴办旅游学院,率先为解决“三农”问题进行示范。
1999年,从珠海市委常委的位置退下来后,钟华生走了大半个中国,深感中国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大的现状亟待改变。
长期的工作实践和一线调研让钟华生认识到,“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与单一农业模式下的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息息相关。于是,他决意探索一种集种草、加工、养殖等农牧业一体化的循环发展模式,即草地新农业。
钟华生请来广东、江苏、甘肃等省农科院的专家联手试验攻关,挑选、培育合适的草种,并于2009年上马“粮竹草项目”。
钟华生选在珠海的种草示范基地,原是上世纪围海造田的产物,土壤盐碱贫瘠,之前虽然种过甘蔗和香蕉,但产量和效益都很低。与常见的杂草不同,杂交选育的粮竹草具有速生、高产、高效的特性,能够很好地适应这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粮竹草抗病虫能力强,不需施农药,化肥用量小,主要施用畜牧粪便等农家肥。这种草因为其根系发达,可深入地下三米多,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在沿海地区连片种植还能形成天然屏障,对抗击台风、海浪,保护围堤大有帮助。
在北方一些地区,粮竹草每年一次播种可收两次,在广东华南地区则可以达到每种一次、收3—6次,连续收割6年以上,亩产二三十吨以上。
“一草可做六料,即饲料、饮料、木料、纸料、生物燃料、肥料。”钟华生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这是他通过一步步实践逐步得出的认识。
通过种草代粮喂牛,同时饲养鹅、猪、鸡、鱼等,喂牛产生的粪便一部分作为农家肥反哺草场,改善土壤结构,而草茎经过加工榨汁等工艺后,又可以成为甘甜可口的新型草汁饮料。
种草以后,不仅可以改良土壤、净化空气、代替粮食,通过养殖、加工,收益比种粮高十多倍,也是以前种香蕉收益的几倍。
珠海养殖场的牲畜以基地的草为饲料后,生长效果明显不同。首批育肥牛126头,养牛饲料的70%换成草以后,很快长膘,月均增重达70—80斤,一般8个月左右就可以出栏。一个8万头存栏的养猪场,如果用这种富含维生素的草搭配做饲料后,猪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于是,基地周边的一些养殖户很快找上门来寻求合作。
“现在有很多养殖户开始自己种草养猪、养鱼,养的鱼没有腥味、泥味,很新鲜。”钟华生不无欣慰地表示。
如今,除了养殖优质肉牛品种“鹤州肥牛”之外,基地还研制成功多项成果,比如以粮竹草渣为原料的纤维板、纸干浆等。
“一亩地的草,可以养三四头牛,或者还可以养600只鹅,能够降低50%—70%的主粮做饲料。如果全国实现以草代粮50%的目标,其意义非同寻常。”钟华生说。
事实上,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也有七八年牧草种植的经验,该站站长欧阳竹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他们主要种植了黑麦草等8种牧草,最初目的是了解这些优质牧草的耗水规律,测定对土壤的影响。后来也在扩展研究方向,例如尝试研究牧草与粮食间作的生态效应问题。
欧阳竹表示,通常,豆科牧草对生态、土壤地力的改良有明显的作用。在禹城,人们通常是用玉米秸秆喂牛。“而用站上种植的牧草喂牛,营养绝对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