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超级稻项目已先后获得洛克菲勒基金、盖茨基金的扶持。比尔·盖茨今年5月来华访问时再度提出,要与中国合作开展关于绿色超级稻等项目。据悉,此次合作目前已经启动,绿色超级稻名列该批合作项目榜首。
本报日前专访了该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天谷科技董事长罗利军博士。
农业资源面临危机
上海证券报:罗博士,听说你们在酝酿一个关于绿色超级稻研发及推广的顶层设计方案,这个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你能否在可允许的范围内透露下其中的背景及核心内容?
罗利军:我们确实在做这个事情,但目前还是草稿,还真不宜细说。不过,推这个顶层设计的背景可以谈谈。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是生态资源却破坏严重,很多农业资源都面临危机。比如农业生产所必需的氮、磷、钾,目前都存在严重的问题,氮肥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天然气,我国的磷矿资源目前保有量大约只够用到2020年,我们的钾肥现在50%以上靠进口。我国的农药用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过多施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所以,我们认为,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实际上,国家也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下称“两型农业”)。由于“两型农业”提出的时间不长,对“两型农业”的有关科学研究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因此迫切需要对“两型农业”进行全面的理论分析,以便准确把握“两型农业”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及发展模式等,为加快发展“两型农业”提供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国内专家就专门针对如何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这个问题给国务院上交相关报告。
上海证券报:“两型”社会与绿色超级稻有何关联?
罗利军:“绿色超级稻”概念源于水稻超高产育种即“超级稻”的研发实践,是在不断提高产量、改良品质的基础上,实现基本不打农药、显著少施化肥、节水抗旱的设想。2008年,比尔-美琳达·盖茨基金资助的由我国主导的“为亚洲和非洲培育绿色超级稻”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标志着绿色超级稻的理念被世界同行认可,开始在国际上成为水稻育种的新方向。可以说,绿色超级稻就是节约资源的超级稻。你说与“两型”社会关联度大不大?
我国农业用水用掉了全国淡水总用水量的70%以上,水稻用水又用掉了农业用水的70%以上。全国有4亿多亩水稻,再这么做下去总有一天我们的水资源会枯竭,干旱已成为中国粮食生产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所以,培育节水抗旱稻、推广节水节本的栽培技术,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缓解水资源危机的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证券报:这也是你当初下决心要搞绿色超级稻的最大动力?
罗利军:是的,这个忧患凸显之后,我们就整天想办法,后来灵光一闪就出来了(这个绿色超级稻)。我们将旱稻耐旱的优点与水稻的高产优势融为一粒稻种,于2003年找到了世界上第一个旱稻不育系“沪旱1A”,完成三系配套,首次实现旱稻水稻杂交。之后,先后育成籼型和粳型节水抗旱杂交稻。它们能够适应免耕栽培、旱种旱管,能扎根工业抛荒地,在“望天田”里也高产,产量优势十足,每亩节水超过400吨。
盖茨基金力挺绿色超级稻
上海证券报:绿色超级稻获得盖茨基金的青睐不简单。你能否谈谈盖茨基金是怎么看上这个项目的?
罗利军:前几天,我刚刚收到由科技部下发的一个与盖茨基金会优先合作领域和首批项目专家和助手名单的通知,这标志着科技部与盖茨基金会的战略合作已经进入到具体项目实施阶段,首批启动的就是绿色超级稻和灭活小儿麻痹疫苗临床两个项目。
上海证券报:盖茨今年5月来中国就是为了谈这些项目的合作?
罗利军:嗯,这次是跟国家合作了。事实上,盖茨对于绿色超级稻的扶持已不是第一次了,他一直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盖茨认为中国是能够提供农业技术和发展援助的重要资源,并希望借鉴中国过去三十年中改善农民生活的成功经验,促进非洲发展。
早在2008年,盖茨来中国考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关注我们的绿色超级稻项目。他的那次考察活动是以非官方的方式进行的,在看了我们位于三亚的基地之后,主动提出出资支持我们这个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并提出,希望我们的项目推广能够覆盖到非洲地区,使得更多贫穷国家的人群能够从中受益。
今年盖茨来中国时又再度提出,要与中国合作开展项目,不但要解决中国的问题,还要解决全世界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真的非常敬佩他,所以,项目的推广虽然不易,但是我愿意为之而努力。
绿色超级稻产业化前景可期
上海证券报:在本次APEC峰会上,与会各方对粮食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强调了保障粮食供应和确保粮价的稳定,呼吁亚太各国加强粮食方面的合作。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