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种子产业在美国兴起,早在十八世纪末期,北美第一家经营蔬菜种子的公司在费城成立,到1850年全美有种子公司40多家,主要经营蔬菜、花卉和牧草种子。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场,ISF统计全美种子市场价值120亿美元,占全球29%以上。目前全美涉及种子业务的企业有700多家,其中种子公司500多家,既有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陶氏等跨国公司,也有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小公司或家庭企业。
本文讲述美国种业100多年的发展史,了解种子产业发展规律,更能看清中国种业未来走势。Larry Matthew York说,中国种业的现状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种业很相像。
种子商业化88年
美国种业商业化从20世纪初才开始,在此之前,农户自己留种供下一年使用。美国政府的种子分配项目起了很大作用,国家专利和贸易办事处每年向农民免费分发1亿包种子,这一项目直到1900年止。
从1862年开始,各地成立以研究农业工程为主的大学。到今天,这些大学都发展成了当地最大的公立大学,经费大部分来源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当时,这些院校机构研究围绕农业试验站开展,主要是做植物育种和新品种引进和保存等相关工作,以使作物更好适应当地气候和抗病虫害,并将适应范围延伸到全国。1933年,美国政府发布《农业调整法》,政府开始在农业经济中扮演另一个角色,这是美国首部涉及经济的农业法案。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这项法案给农民提供补贴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1883年成立的美国种子贸易协会,为了使种子生产实现商业化,他们要求美国政府停止种子分配项目,并最终在1924年游说成功。
与此同时,种子杂交技术有了进展,经过两个亲本交配产出的杂交种子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生长能力。而且亲本可以每年保持,并通过父母本组配获得稳定的杂交一代种子,保证了杂交种子公司销售的商品一致性。但农民不能将杂交种子留种,许多人判断,如果农民开始购买杂交种子,那么他们需要每年购买。最终,私营种子企业说服了地方公益性科研机构,让他们将手中掌握的商业育种交出来,并不再研究,否则,企业将难以盈利和发展。美国政府停止资助种子分配方案和杂交技术发展为私营种企提供了舞台。(生物谷Bioon.com)
农业改变带动种业
机动拖拉机、机械器具和农药行业发展促使美国农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20世纪40年代,联合收割机引入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氮本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炸弹主要化学成分,在工业化进程中,用于服务战争的硝酸盐生产工艺也让化肥产业受益,化肥使用让作物产量大大提高。在20世纪60年代,矮秆杂交品种成功开发,使作物吸收肥料而又不会倒伏,这些都是为“绿色革命”提供铺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农业发生了彻底转变。1900年,41%美国人是农场工人,现在只有不到1%美国人在农场工作;1940年,美国有700万人在农场,但现在只有2万留下来,而且1940年人口数量是1.3亿,2012年为3.13亿。这些农场大多是家庭式经营,大型的家庭农场在数量上仅占所有农场12%,其中84%有商品价值产品和60%这种大型家庭农场都是通过合同来进行管理和经营,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增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美国农业各个环节产业链均由少数大公司掌控。约翰?迪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商,旗下的产品有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企业年收入高达90亿美元。此外,还有凯斯纽荷兰、爱科集团和日本的久保田,它们在美国农用设备市场上占据前四位置,这四个公司占世界市场销量的一半;科赫肥料是在美国最大的私营公司之一,肥料制造商CF公司是在美国另一家主要的化肥跨国公司;孟山都、杜邦、先正达是农药生产商,其产品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现在也是美国种业的龙头企业。
从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种子产业由数百个区域性种子生产商组成。早期的私营种子公司主要是自己繁种和销售种子,依靠政府资助的基金研究来改良作物和引进新品种。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公司开始繁育品种。这让20世纪60年代绿色革命进程加速。国际组织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于1961年成立,其成员国包括美国,这给予了植物育种者对一些类型农作物种子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权利和依据,促进了私营种子企业发展。
到1965年为止,美国超过95%的玉米种植面积使用了商业化杂交种子,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自1960年以来,私人研究和开发支出增长了1300%。在20世纪70年代,许多小种子公司被收购和合并,特别是被专门从事农药的大型跨国公司吞并。
1 9 8 0 年, 基于D i a m o n d诉Chankrabarty一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通过基因改造而创造的生物体受美国专利法保护。自这一法案提出,企业合并潮空前,最大的三家公司几乎将自己生产的种子遍布美国和全世界。就在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这些农药企业收购了超过一千家小型种子企业。杜邦在1990年收购世界上最大的种子生产企业先锋公司。在2009年,孟山都、杜邦和先正达合起来占据了所有大型跨国公司种子销售总额的1/3和农药销售总额的一半。这三家公司自2001年起开始剥离其药品部门,将重点放在种子和农药上,2009年占据全球种子市场份额的一半,而1994年只有1/5。
美国农业各个环节产业链均由少数大公司掌控。孟山都、杜邦、先正达是农药生产商,其产品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现在也是美国种业的龙头企业。
转基因种子提升产业价值
种子行业的增长和整合在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农药和种子业务合并在一起可以产生相互促进的效果,一直是这些企业成长和兼并的推动力。美国种子销售总价值提升是通过转基因种子驱动的。
1995年,转基因种子占私营公司的销售份额不足1%,到2006年上升到4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长。抗除草剂(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和棉花,分别占据了美国栽培面积的90%、67%和67%。这些“抗草甘膦”品种由孟山都生产,含有细菌基因使得植物可以抵抗由孟山都生产同时受市场欢迎的除草剂——草甘膦(又叫农达)。这让杂草得到控制而又不伤害作物。在2012年,孟山都的玉米种子在美国的销售实现了16%增长、大豆也上升了12%。很容易理解孟山都实现这样的增长,因为这些抗除草剂种子价格是常规种子的2倍。转基因作物可以抗除草剂和抗虫害,如BT抗虫基因使得作物可以抵抗虫害。据说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是使转基因作物增加其营养吸收能力和收获后的寿命延长。值得注意的是小麦并不是私人企业科研的重点,目前是一些公益性的机构在做这些改良小麦的工作。
大型跨国公司的转基因作物和其他产品会增加大农场规模和效益,这些产品引进和使用并没有受到外界的批评。反而更多人关心大型种子公司如何运用策略去对知识产权合法控制。例如,购买他们种子的顾客必须签署协议,保证种子仅用于农业生产并且自己不会留种。有些情况下,农民会因留种而被起诉,更极端的是非转基因作物因为受到转基因作物的传粉而被起诉。
有研究显示,草甘膦使用量增加了300%,这对环境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抗除草剂草的进化。还有研究显示,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抗除草剂草并不因为除草剂使用而大量增产。新品种面世必须有美国政府批准,这是种子公司和政府监管机构的利益冲突点。
许多美国人和全球公民都担心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和环境健康有影响,目前这项彻底监测研究尚未完全。此外,这些种子公司公布了只有少数几个品种的使用可能会在将来出现问题,更大的多样性有助于减轻问题的发生。目前人们已经开始抵制转基因,在美国有机或本地生产的产品受欢迎程度正在上升。人们期待种子行业更大的透明度。
通过100多年发展,美国种业现在已经成为一大产业,种子生产和销售正在被那些获取利润野心的企业所改变,转变了原本由政府资助和社会共同努力的模式。单位面积的产量收益是巨大的,但也要看到使用肥料带来环境污染的代价。目前占领市场三大公司将继续提升他们的控制力,今后有可能是它们之间的收购或合并,最终引导着美国种业发展。(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