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岛内养虾产业经常受染病影响,成大生物科技研究所副教授王涵青发现虾子体内的类抗体分子Dscam,并研究出启动机制,未来一旦成功开发出疫苗,可望改变整个产业。
成大昨天指出,王涵青的这项研究不仅有产业发展潜力,也改变过去认为无脊椎动物没有抗体的学理论点。
Dscam全名是唐氏综合症细胞黏附分子(Down syndrome cell adhesion molecule),王涵青表示,过去认为只有人类等脊椎动物才有抗体,经由疫苗注射激发后,对抗疾病,2000年时国外学者在果蝇体内发现Dscam,是一种类似抗体的分子成分,但究竟与疾病之间的机制及如何启动都完全不清楚。
她与团队从5年前开始研究,发现虾子体内也有Dscam,且从虾子常见的病原中筛选出蛋白质,可激发Dscam,达到类似疫苗的效果,但不像人类疫苗对单一疾病具长期保护效力,而是能广泛地提供约2到3个月的保护力。
王涵青强调,Dscam对虾子的保护效果,必须同时配合饲养环境的管理,才能让保护效力达到最好,据国外研究,两者能够配合,存活率可提高8成。
不仅可以开发虾子的疫苗,也可以做为虾子疾病控制的指标,她表示,过去养虾业者都是根据经验,投药预防病变,但效果不一,有时投药仍大量死亡,新的技术可监测虾子体内的抗原高低,获知投药的效果。(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