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怀疑引起民众的高度关注。一些“专家”引用一些莫须有的“科学数据”,大谈转基因作物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的危害,夸夸其谈,危言耸听,引起民众对转基因的一时恐慌。有些人借此否定转基因作物,视转基因为洪水猛兽,盲目排斥,甚至上升到民族国格问题,要求放弃中国已蓬勃发展的转基因研发。将新兴的转基因技术妖魔化的无知谬论及盲目排斥,必不利于国家科技的进步,不利于国家粮食问题的解决。
转基因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与另一种生物原有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获得特定优良遗传性状。其本质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他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
转基因其实并不可怕,同传统杂交育种目标一致,就是改良作物性状,培养出具有高产、优质、高抗等优良性状的作物品种。传统杂交育种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转基因,以现代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转基因,直接干预基因本身,人们不再被动地等待基因无序的转变,然后再从中筛选有用的品种,其结果更加可控。
一、转基因——亿万年来一直在进行
地球生命从简单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到现在的物种丰富多彩的生物圈,一直不断地进化发展着,物种的进化历程本身就是基因的不断转变过程。
例如,细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种内外细胞间“转基因”,如转化、接合、转导和细胞融合。转化是指受体细菌直接摄取裸露的DNA片段(自然界周围环境里也存在着大量的游离的基因,如还未被完全分解的死亡腐烂的生物体),从而得到新的表达性状,是生物进化的早期获取外源基因的主要途径。接合是以细菌的性菌毛为中间介质,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转导是细菌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从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转导普遍发生于多种细菌中,陆生环境、水生环境和动、植物体内等各种条件下均可发生。虽然“转基因”的几率较低,但在进化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细菌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不同生物个体之间基因的交流整合,加快了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了生物的进化。
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大量基因组也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水平的直接跳跃转移,某一种真核生物个体可以通过基因流动从另一种群甚至另一物种中获得原来不拥有的基因,这种自然界的“转基因”在生物进化史上导致了新物种的出现。现在动、植物的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转基因”痕迹,在蛋白质域结构的演化过程中,水平转移的基因融合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远缘物种中同样结构域的融合非常普遍,这表明水平基因转移演化是经常发生的。甚至于高等生物的灵长类,也发现了不同物种间转基因的证据。更有研究显示,人类本身在进化历程中也从其他生物物种中转移得到一些基因,而这些基因直接影响了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可以说,没有“转基因”,就没有今天的人类。
二、转基因并不是人类的专利
提起转基因,多数人往往会认为是人类的发明,其实,转基因更应该被定义为是一种科学发现。
在土壤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叫农杆菌的微生物,生活在植物的根的表面,依靠由根组织渗透出来的营养物质生存,是自然界的转基因大师。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的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都有一段可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的T-DNA。农杆菌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侵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伤口,进入细胞后将此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从而打破了物种生殖隔离,诱导植物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平时我们看到的许多树干上鼓起的一个个大包,就是农杆菌的杰作。
神奇的农杆菌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科学家向根瘤农杆菌学习,终于学会了将一物种基因转入另一物种的方法,这就是现在农杆菌介导法的转基因技术。然而说是技术,其实也是借用了根瘤农杆菌自身的转移基因的能力。
三、传统育种与转基因育种
从古代开始,人类就开始了基因改造的工作。最初的手段就是将相近物种进行杂交,然后从大量后代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筛选,被动地等待物种基因的变化,从中选择有用个体进行培养。经过成千上万年的选择,终于培养出了家畜、家禽、金鱼等新物种,没有这些“转基因”,就不会有这些物种的出现。
我们所熟知的杂交水稻,就是传统杂交育种利用不同品种的水稻互相交配,将不同品种中分布的优良基因集中到一个品种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转基因,只不过是同时转移了成千上万个基因。还有就是利用环境的剧烈变化刺激生物体基因突变,以期望造出新品种,将一部分发生了基因转变的植株被筛选出对人类有利的继续培养,在几十年前就已普遍应用,也培养出一些好的品种。
现代的转基因,相比于之前的转基因筛选,人类开始直接干预基因本身,研究基因排列与产生后果的对应关系,使得产生的结果更加可控。应该说,转基因比常规育种方法更能精确预测,也更安全。
四、转基因与食品安全
有人认为,自然的食品是安全的,而转基因食品来自人工改造过的作物,是不安全的。这里有个严重的误解!作为我们食物的主要农作物,都经过了近万年的进化和“改造”,修饰的基因数以千计。
自然的不一定都是安全的。自然界中的大多数植物为了抵御那些危害它们的动物都不同程度地产生毒素,作为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防卫机制。例如,野生马铃薯产生的龙葵碱是一种对人、畜高度有毒的物质,野生木薯带有对人致命的氰化物,甚至大豆也产生引起人胃痉挛的物质。此外,安全性只是相对的,对于一部分人群安全的食品,对另一部分人不一定安全,如虾、蟹等海鲜食品是大多数人的美味佳肴,但对少数人则产生过敏反应。
而转基因恰恰可以除去这些危害。育种学家可以依靠现在转基因技术,将一些作物内对人有毒物质的控制基因敲除,从而改良作物性状。从这一层面上讲,转基因是使得食品更安全了呢还是更不安全了呢?结果不言而喻。
对于目前转基因作物出现危害的报道,多数都是经过权威机构分析后予以驳斥过的,也有一些是主观猜疑。一些民众信以为真,以讹传讹,引起过度的恐慌。比如,有人耸人听闻地把生育能力与转基因纠缠在一起。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机构能够把生育能力下降的数据与任何因素明确地联系在一起。英国研究人员宣布的转基因马铃薯对小鼠肾脾和消化道造成损伤的试验,已经被证明是偏向性地选取样本的原因,是错误的实验结论。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必须有详尽的食用安全性评价,主要指食品和药品的安全性评价,要求对所转入基因认真研究,确认对人、畜无毒,不形成过敏源。由于对转入基因的安全评估比初期更加严厉,所以目前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科学家无数次科学实验,严格苛刻的安全检验,出现转基因对人体毒害事件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五、转基因与生态安全
有人认为转基因技术打破了自然界中原先仅限于种内或近缘种间的基因重组和交流,把来源于任何生物甚至是人工合成的基因转到生物体体内,担忧转基因生物在自然界中释放将污染自然基因库,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其实,这种担心被盲目夸大了。
由于转基因技术是新生产物,不少人在担心它是否安全。所以世界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法规,负责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和监控。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环境安全性和食用安全性。
环境安全性评价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生物释放到自然界后,是否会将所转基因再转移到其他生物中,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转基因作物要将所转基因再转移给其他物种的可能性有三个方面:演变成农田杂草、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影响自然生物类群。
转基因作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有推测者认为,农作物在获得新的基因后,其生存竞争力可能改变。如果在长势、越冬能力和种子产量等方面比非转基因植株强许多,就会演化成杂草,改变自然的生物种群。然而从目前转基因植物的田间试验结果来看,转基因植物的生存竞争力并未明显增加,所以也就不会演化成农田杂草。
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通过自然杂交将自身的基因转入野生种的几率很低。自然界物种为了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对遗传物质的改变是有严格控制的,基因漂流仅限于亲缘关系极近的物种之间,基因流动到远缘物种的可能性在亿万年间的进化历程是存在的,但是概率极低,在人类近代史上发生的可能性极其微小,何况生物体基因数以万计,为何偏偏转移的就是那数万分之一的基因呢?况且即使基因漂流到野生种,如果不改变它的生存竞争力,对环境也不会构成威胁。
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担心过度了。通常转入的抗虫或抗病相关基因,其直接作用对象是其他生物,有人担心如大面积和长时期使用,昆虫有可能产生抗药性。对于这种担心,我想以传统农药杀虫与转基因抗虫做一对比。
近百年来,农业普遍施用农药,有效地抵抗了农业病害虫的侵害,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然而同时,农药的大规模施用也产生巨大危害,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最终危害了人自身的健康。另外,农药长期大量的喷洒使得农业害虫抗药性大大提高,产生了对农药高抗的害虫,少数害虫在较高的农药喷洒下也不会死亡。究其原因,是农药在长期对害虫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农药使用初期,少量的农药作用于害虫(农药使用量少、喷洒不均匀等原因),多数害虫也会死亡,但由于变异农药产生较小抗性的个别害虫会侥幸逃过一劫,这些害虫产生对农药有抗性的后代,再次低量农药处理,由于农药的低量,抗性很小的害虫被杀死,但抗性大点的害虫又会逃脱,长期反复,使得害虫的抗药性大大增强。这类似于跳高,如果我们利用楼梯为台阶一阶一阶往上跳,可以跳到很高的高度。
然而,转基因不同,新转入可杀死害虫但对人无害的基因,在作物体内所有组织都会产生足够杀虫的蛋白质,虫子吃了会立即死掉,没有繁衍后代的机会。而且在转基因作物推广时,一般要求种植一定比例的非转基因作物,以进一步减少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可能性,以防万一。
六、转基因与专利陷阱
有人认为我国转基因作物涉及多项国外专利,如果商品化,将落入外国的“专利陷阱”,进而威胁粮食主权和安全,所以,有人就高举爱国主义摇旗呐喊,抵制转基因。更有甚者视转基因为帝国主义霸权的工具,号召放弃21世纪朝阳产业——转基因。
诚然,转基因技术最早在美国出现并申请专利,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但在水稻方面,中国不仅在杂交技术,在转基因技术也走在世界前列。经过我国生物科学家多年的努力,一些功能基因、转基因方法已在我国申请了专利保护。目前国内两个转基因水稻专利完全归属于我国,不存在中国失去专利“控制权”的问题。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交叉许可、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以及植物品种保护制度、农民留种豁免制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的品种审定推广制度等,为我国作物品种的推广和产业化划定了安全线和保护区。
我国的转基因方兴未艾,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对于个别跨国公司凭借其所有专利对发展中国家实施霸权的行径,我们坚决反对。我国的转基因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绝不是羔羊!
七、转基因产业——落后就要挨打
上世纪90年代初,英国首先研究成功了一种转基因保鲜西红柿,英国人没敢将其商业化,美国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看到美国的成功,保守的英国人后悔不迭。此后,转基因食品悄然兴起,迅速勃发成一种新兴产业。据统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的转基因品种已有43种。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水果、转基因蔬菜,种类繁多。
由于转基因动、植物具有品质、产量、抗性等巨大的优势,迅速冲击各大传统农业。中国东北大豆曾经由于高产、优质而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抢手,但是美国研究成功的转基因大豆以品质、价格的绝对优势,使得东北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荡然无存,并且迅速占领中国市场。中国大豆市场受到进口转基因大豆低价竞争的严重冲击,在国内原料市场上毫无竞争力,美国转基因大豆潮水般涌入中国,种植东北大豆再无盈利,国内大量大豆加工企业停产倒闭,并进一步连累到油脂等相关行业,中国本土大豆产业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2010年,中国自产大豆1510万吨,进口大豆5480万吨,78%的大豆依赖进口。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54%。中国大豆产业之殇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紧接着,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水果、转基因蔬菜……转基因产业的优势不可抵挡,国外转基因食品在中国攻城略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一体化,有喜有忧。我国传统农业正在受到国外转基因优势农业的巨大冲击。
长期以来,依靠庞大的研发资金支持,转基因技术整体上为欧美国家所领先,包括转基因大豆、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蔬菜、水果等,技术多为欧美生物技术公司所垄断。欧美生物技术公司已经迅速抢占了转基因大豆、小麦、棉花、玉米、油菜、马铃薯、蔬菜、水果等产业,盈利巨大,形成了跨国垄断的农业巨头。但是,中国确立了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奋起猛追,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上个世纪90年代,孟山都公司抗虫棉曾占据了我国市场的90%以上。我国在本世纪初成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并迅速产业化。到2009年,国产抗虫棉占据国内市场的90%左右,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而孟山都公司抗虫棉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消费国,这么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对欧美的生物技术公司来说是个多大的诱惑,包括孟山都、先正达等跨国公司也一直投入巨资研发转基因水稻。一旦被欧美生物技术公司进一步垄断转基因水稻,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我国重点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的转基因水稻研究目前已经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
八、转基因农业——现代农业的明天
转基因是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转基因技术是绿色农业成功的保证,转基因是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必需。如果我们放弃转基因,其短视行为与闭关锁国无异,其结果是丧失掉中国在这一朝阳领域的所有优势,是自残的表现。
近年中国粮食虽然连年增产,但是,人口、资源、生态问题突出,粮食安全面临许多挑战。而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必须依靠科学创新,虽然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然而,袁隆平也很清楚地表示,如果不加快发展农业生物技术,杂交水稻的优势会在5~10年内丧失,今后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类,因此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没有技术就没有地位。对待转基因产品,科学慎重的态度并不是拒绝反对的态度。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成功培植以来,转基因技术发展突飞猛进。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174万公顷,2000年达到了4420万公顷,2002年5867万公顷,201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高达1.48亿公顷,比最初推广的1996年扩大了87倍,累计种植面积就已经突破了10亿公顷。在现代农业的历史上,这是应用发展最快的作物技术,并且增势依旧不减。预计到2015年,将有40个国家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共有2000多万种植户受益于此技术,种植面积也将达到2亿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1996—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累计收益高达440亿美元,累计减少使用杀虫剂有效成分35.9万吨。经过我国科学家多年艰苦努力,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仅转基因抗虫棉一例,2008—2010年,我国新培育36个抗虫棉品种,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3%,累计推广1113万公顷,实现效益160亿元。
转基因是今天农业的明天,是推动粮食增产、品质提高的不二选择。虽然转基因在发展过程可能会出现些许问题,但不能无视其巨大的潜力。对待转基因,必须用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而不是盲目排斥,更不能“妖魔化”而耽误发展机遇。(生物谷 Bioon.com)
特别申明:生物谷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同意其描述,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观点或建议。
专家观点:
彭光谦:八问主粮转基因化http://www.bioon.com/master/talent/581263.shtml
黄大昉:“反转基因思潮”辨析http://www.bioon.com/master/talent/580547.shtml
李宁:研发能证明转基因没有问题,能打消老百姓疑惑的技术http://www.bioon.com/master/talent/579810.shtml
曹广福:转基因是否有害?现在是下结论的时候吗?http://www.bioon.com/master/talent/578124.shtml
贾士荣:阻挡转基因将成为历史罪人http://www.bioon.com/master/talent/577114.shtml
曾庆平:我对转基因的态度http://www.bioon.com/master/talent/577111.shtml
林敏:转基因热点争议问题及应对策略http://www.bioon.com/master/talent/576542.shtml
转基因:中国该拒绝还是该发展——访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林敏http://www.bioon.com/master/talent/576015.shtml
陈君石院士驳“转基因大豆致癌说”:无流行病学证据http://www.bioon.com/master/talent/574296.shtml
黄大昉:我为什么支持转基因http://www.bioon.com/master/talent/574073.shtml
彭于发:我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审批三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http://www.bioon.com/master/talent/5720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