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属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中国人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仅为0.16%,远低于WHO建议的1%的限值,也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之前媒体的报道夸大了其对当前中国居民的健康风险。
●权威发布
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昨日上午在北京召开“挂牌”以来的首次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外界关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反式脂肪酸标准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说,反式脂肪酸来源于反刍类动物,如牛等会天然产生反式脂肪酸,因此在奶粉中检出反式脂肪酸很正常,被检奶粉符合国家标准。
就近日香港媒体报道的国内婴幼儿奶粉中含有反式脂肪酸一事,王竹天回应称,香港检出内地奶粉有反式脂肪酸很正常。对于一些反刍类动物,尤其对于牛,会天然产生反式脂肪酸,就是说,在奶粉中检出反式脂肪酸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中国新的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已经对反式脂肪酸作出了规定,每100克总脂肪不得超过3%,被检测的奶粉完全符合标准要求。
王竹天表示,奶粉里或者婴儿配方奶粉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在加工过程使用的氢化植物油;二是属于天然食物中存在的。在标准里已经禁止加工过程中使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植物油等外源性材料。对于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的科学文献,能够证明其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王竹天说,从预防层面来讲,反式脂肪酸除了天然所产生的,在加工过程中也会有,因此,为了保护婴幼儿的健康,在标准里特别设置了不能大于3%的规定,国际食品管理委员会也是把这个值作为反式脂肪酸的限量标准。所以,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一致。
●风险评估
穗京居民摄入量远低于WHO限值
昨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除了对反式脂肪酸问题进行了公开释疑,同时也在官网发布了直属机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做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该评估结果显示,中国人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远低于WHO建议的限值,也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
根据这份历经两年系统研究后出炉的评估报告,中国人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仅为0.16%,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也仅为0.34%,远低于WHO2003年建议的1%的限值,也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因此反式脂肪酸对我国居民总体健康风险很低。
据该报告,美国反式脂肪酸供能比是我国大城市的8.3倍(1997-2006),日本为2.7倍(2010),伊朗为12.4倍(2007),英国为3.5倍(2003),欧洲为2.6倍(2000),丹麦为2.1倍(2006),澳大利亚为1.8倍(2006),新西兰为2.1倍(2006),加拿大为4.1倍(2008)。
评估还发现,加工食品是我国城市居民膳食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占总摄入量的71.2%,其余为天然来源。在加工食品中,植物油的贡献占49.8%,其他加工食品的贡献率较低,如糕点、饼干、面包等均不足5%。市面上多数品牌的咖啡伴侣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含量很低。
不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指出,目前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虽然总体较低,但调查发现约0.42%的城市居民摄入量超过WHO的建议值。现有资料表明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尚无明确证据表明反式脂肪酸与早期生长发育、2型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疾病有关。
●深度分析
反式脂肪酸问题有故意炒作嫌疑
事实上,反式脂肪酸并非新问题,2010年即有多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密集报道,并称其存在很大的健康风险,是“餐桌上的定时炸弹”。当时,相关报道引起了业内和公众的极大震动和相关部门的很大关注,而上述风险评估也正是因此而来,并成为2011年优先评估项目,于当年2月正式启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认为,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之前媒体的报道大大夸大了反式脂肪酸对当前中国居民的健康风险。而就在此次港媒报道“内地婴儿奶粉含反式脂肪酸”之后,也有网友与国内媒体指出,该报道恰逢国家发改委对洋奶粉进行反垄断调查之时,或有抹黑竞争对手之嫌。
7月9日凌晨,身份认证为“IBM全球商业服务部大中华区企业转型咨询总监”的“陈果_George”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表评论认为,网上疯传的“国产婴儿奶粉含反式脂肪酸”是非常恶劣的境内外媒体勾结、水军造势的公关抹黑事件。
与此同时,新华网也对此事件发表评论认为,7月2日发改委刚刚启动针对五大外资奶粉品牌和进口奶粉品牌频繁涨价和价格虚高等问题的反垄断调查,而该港媒选择此时发布偏向性报道,正是利用内地公众对婴幼儿奶粉的高度关注和敏感,对反式脂肪不了解,制造非理性恐慌,“其抹黑竞争对手,打击我国乳业的恶劣动机,是昭然若揭的”。(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