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经营报》消息,7月29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称国资委)一票否决中储粮集团于2011年提出的大豆海外期货交易权的申请。虽然国资委尚未公开上述消息,但中储粮内部人士已经知晓这一结果。对于国资委做出的这一决定,很多业内人士表示不理解。作为一家受到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近年来中储粮在国际市场上不断遭遇围剿。由于肩负着国储的重担,每当中储粮做出询价举动的时候,国际粮价也会随之上涨。这种炒作几乎衍生成“中储粮询价涨价”的模式,不仅给中储粮带来损失,也让中国背负了推涨粮食价格的指责。如果按照中储粮最初设想,拥有海外期货交易权后,中储粮将争取芝加哥期货市场的交易席位,成为像中粮、中纺粮油一样的交易常客,询价就成为常规的行为,不会引起市场的敏感和叫涨。
前车之鉴致国资委不敢冒进
对于这一问题,吾谷网认为:“国资委对中储粮海外期货交易权申请投否决票主要出于两点考虑。其一是因为之前有过国有企业海外期货投资造成巨额亏损的前车之鉴。2003年,同样是受到国资委直接进行管理的中国航油股份有限公司在获得海外期货交易权后开始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中航油在交易中获利,然而随着2003年底美伊战争的暴发致使国际油价直线走高,加之中航油领导层在面对危机时的决策不当,最终造成了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中航油不得不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事后,国资委也做出了一系列决定,对于参与此次事件的中航油公司领导进行了惩处。自从此次期权交易巨亏案例发生之后,国资委等国家部委对国有企业获得境外期货交易的资格发放从严。因此中储粮的此次海外期货交易权申请失败,也可以被看作为国资委对于下属企业在境外进行期货交易缺乏信心的表现。”
中储粮“中国需求”意图过于明显
除了国资委下属企业在海外期货交易上的血泪史,中储粮此次申请惨遭否决的另一大原因就是中储粮“中国需求”意图过于明显。由于中储粮国储的性质过于明显,导致很难在境外找到一家可靠的境外期货公司。一旦境外期货公司知道了中储粮的意图,国际粮商也就知道了国储的意图,最终被别人渔翁得利。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011年10月11日和11月初,国储委托中储粮分别两次询价,两次询价都造成了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的暴涨。”一位参与芝加哥期货交易的人士透露,“国储对这种情况非常苦恼。”此外,中储粮的市场化运作的经验并不丰富。据中储粮油脂公司人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的交易模式是“管理国家储备的部门会直接给中储粮信息,其内容就是命令中储粮给谁打电话,以什么样的价格购买等。这些都是政府已经谈好的”。因此中储粮若要参与海外期货交易无疑需要从零开始建设自己的团队。
斑斑劣迹扯住中储粮的后腿
“企业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最怕的就是后院起火。”吾谷网还表示,“在申请海外期货交易权的过程中,中储粮粮接连爆发的负面新闻也会对发改委的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早在2011年,中储粮周口直属库原主任乔建军利用周口直属库一些基建项目承包、大件物品采购等时机,大肆侵吞公款,并潜逃至国外。2013年5月31日下午,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大火,造成80个粮囤、揽堆过火和恶劣的社会影响,直接经济损失307.9万元。2013年6月,中储粮密云直属库副主任因受贿59万被判有期徒刑10年6个月。7月初,中储粮河南公司原总经理、党委书记李长轩因受贿1407.9万元人民币、4.5万美元及巨额财产来路不明,被判无期徒刑。就在不久前,又有媒体曝出中储粮江苏盐城部分小麦最低收购价委托收储库点不及时支付售粮款,给农民打“白条”等问题。由于在短时间内中储粮内部出现了诸多问题,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国资委在面对中储粮海外期货交易权申请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了。”(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