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实验基地时表示,我国的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该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我们还要看到危机,要有危机感。
当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连续增长,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尽管单产都非常高,然而还有提升的空间。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2020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达到10800亿斤以上的目标。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目标,而且我国人口还在不断增长,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粮食问题依然不容小觑。”朱英国表示。
朱英国认为,我国的粮食生产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粮食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施用量大,导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严重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批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城市,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也在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决策能力。
“在社会变革与城镇化进程之下,保住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依旧严峻,不能放松。”朱英国说,“无论粮食产量达到什么程度,基础研究都不能放松,品种创新仍然重要。”
创新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这已是社会各界的共识。“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在4.4亿亩左右,其中杂交稻占55%,而产量却占总产量的66%,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杂交水稻的发展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而杂交水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种质创新。”
朱英国表示,“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我国要进一步发挥杂种优势的作用,在高产、优质、广适和生态上协调发展。
如何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出高产、优质、广适和生态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如何让水稻突破高产以及实现大面积平衡增产?朱英国认为,这些仍然是科学界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拿湖北省来说,湖北水稻种植面积在300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约600公斤,而现有杂交水稻组合都可以超过600公斤,如果在大面积生产中将产量提高到亩产650公斤,将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朱英国说。
习近平总书记对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视察,给予朱英国很大的鼓舞。
“总书记这次视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鼓舞和鞭策。”朱英国表示,“作为科学家,我们更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全力解决好科学界承担的关键性科学问题,担好担子、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中国具有广袤的土地资源,粮食生产根基厚,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作用,中国有能力、有条件保障自己的粮食安全。”朱英国说,“发展是硬道理,不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一线的粮食生产,都要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种业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考虑,实现协调发展。”(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