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谷报道:一种直径不足一厘米的叫做Episkin的浅黄色材料可能替代化妆品行业的动物检测。Episkin是一种改造的人类皮肤,已经被审核通过用于检测化妆品是否会引发皮炎。
尽管化妆品和护肤品”巨人”法国欧莱雅公司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在开发改造的皮肤,这项研究因最近几个月通过的两项立法而变得紧迫起来。
2006年12月,欧盟提出了REACH,要求用于化妆品的10000多种化合物在2019年前必须完成皮肤刺激检测。与此同时,欧盟化妆品指导也会从2009年起禁止使用动物进行这种检测。
在法国里昂欧莱雅实验室与同事一起开放出Episkin的Estelle Tessonneaud说,欧洲自己就很矛盾,一边要求减少使用动物检测,另一边又有越来越多的产品需要检测。因此,人们除了采用替代方法外,没有其他的选择。
Tessonneaud的研究组利用乳房手术残余的皮肤角化细胞在胶原质上培养出细胞层。研究组只需要将这种皮肤覆盖到产品上就能够检测出化妆品安全与否。然后,通过添加一种黄色的化合物MTT,他们能够检测被杀死细胞的比率。当存在活组织时,MTT会由黄变蓝。
欧莱雅的首席科学家Patricia Pineau指出,为了验证这种人造皮肤的有效性,研究人员还需要证实该方法能够像动物检测一样有效。独立的检测证实,在一些情况下,Episkin能够比动物检测方法更精确地预测一个人是否会对产品起反应。
Episkin还在另外一些方面改善了动物检测。例如,它能够模拟因暴露在高强度紫外光的变得较老的皮肤。添加黑素细胞还能模拟晒黑的皮肤。而且,研究组利用来自不同种族女性的捐体细胞创造出了肤色谱图。他们利用这个谱图莱检测防晒霜对不同皮肤的防晒效果。
研究人员表示,因为动物皮肤常常与人类皮肤的敏感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这项研究对动物和人类都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伦敦化妆品和香料协会的Chris Flower对此研究也非常支持。他表示,这项花费了20年的研究终于结出了果实,当然也显示出提到动物检测
是一件多么的事情。现在,这种人造皮肤被证实具有应用潜力,它不但能用于检测洗发水和化妆品,而且还可能更广泛地用于医学研究领域。
此前,我国科学家最近用蚕丝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人造皮肤”,有望用于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并促进皮肤愈合、减少疤痕。主要发明人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闵思佳将这一崭新的技术命名为“纯丝素蛋白生物敷料”。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闵思佳教授研发的这种人造皮肤可以做成任意形状,最薄可以做到0.5毫米,柔软性接近人的皮肤,韧性和贴附性都非常好,而且很容易保存。用冰箱一般性冷藏,解冻后就可以使用。”这位常年从事特种经济动物研究的科研人员说。科研人员曾选取了15只大白兔分5批进行动物试验,结果发现,贴上“人造皮肤”后,直径3厘米的创口不到20天就愈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