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谷氨酸总发酵能力已接近160万吨,约占全球谷氨酸产能的75%;而日本的谷氨酸产能,即包括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在本土和海外分公司产能在内的合计只有不到60万吨;韩国的谷氨酸发酵能力在20万~25万吨。再加上我国台湾地区的谷氨酸发酵能力,可以认为,亚洲谷氨酸厂商基本上主宰了国际谷氨酸市场。
与此同时,我国也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味精(谷氨酸钠)出口国。而西方国家逐渐改变对味精使用的观念,估计对今后的谷氨酸市场将是一大利好。
“味精有害论”瓦解
尽管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反对食用味精的声音,如前几年西方有一些研究人员声称味精与阿斯巴甜一样属于神经激动剂类产品,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如某些美国人在当地中国餐馆里吃饭后会产生手抖、面部潮红和出汗等现象。医学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摄入菜肴里的味精数量过多才引起的症状,但西方学者却无法解释为何中国本土每天有那么多中国人上饭店吃饭,却无一中国顾客在饭后会产生手抖和面部潮红等现象。事实上,西方人确实不像中日韩等东方人那样有在菜肴里搁味精的习惯,而且东方人对味精的耐受能力比西方人高。
但随着“东风西渐”,过去20年来,味精在西方市场上的销量一直在稳步上升。其主要原因并非西方家庭也开始大量使用味精为调味料,而是西方食品加工业已成为味精的最大用户。现在的西方食品工业界早已习惯在各种加工食品里搁味精,因为味精是最价廉物美的鲜味剂。据日本《食品工业杂志》的最新报道,美国味精市场在过去10年里年销量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估计美国去年的味精总销量已超过20万吨。相比之下,欧洲人对味精的需求量远不如亚洲人或美国人那样高。但据日本发酵协会专家估计,去年欧洲味精市场总销量不会低于10万吨,可能有13万~14万吨。
可以这样说,味精在西方各国早已走出此前的“味精有害论”并成为一种极其普通的调味料。
年均增长率超日本
我国味精生产历史比较悠久,最早使用的生产工艺是谷脘水解法,但该法会产生大量废水并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率先发明用工业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的新工艺,并以此取代了谷脘水解法老工艺。我国直到1965年才实现谷氨酸的发酵法生产新途径。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大国,淀粉在国内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能确保供应,而且淀粉作为生产谷氨酸的起始原料,其价格远远低于谷脘粉,因此,该新法在我国的普及还是有较大优势的。
此后几年,利用“短谷氨酸棒状杆菌”为工业微生物和淀粉为起始原料的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的新工艺在全国迅速推广。据国内发酵协会专家的报道,在过去40年里,我国味精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竟高达17%。从全国味精产量来看,在1965年前我国味精总产量不过区区几千吨,而2005年我国味精总产量已达惊人的118万吨,40年间整整增长了近300倍之多。即使在世界味精发祥地的日本也没有这样高的增长速度。据国内有关部门估计,至2005年,我国味精产量及谷氨酸发酵能力均占全球同类产品产量的3/4的份额。
做强须另辟蹊径
由于味精为微利产品,只有生产规模越大,厂家才能真正盈利,而规模在2万吨以下的规模则很难盈利。在2002年时,全国共有140家谷氨酸发酵厂,其中大多数企业的谷氨酸年发酵能力在2万吨以下;经过这几年的大浪淘沙,如今全国谷氨酸生产企业已减至不到50家,其中12家大公司的谷氨酸产量合计占国内谷氨酸发酵能力的89%。
有消息说,我国味精总产量去年已突破170万吨,出口数量首次突破10万吨并成为我国出口数量第一个达到10万吨级的氨基酸产品。
但从目前国际市场情况来看,日本仍垄断着国际味精市场。作为全球最大谷氨酸发酵企业的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早就采取“走出去”战略,利用巴西、越南、印尼等世界主要甘蔗生产国榨糖后产生的大量副产品——糖蜜为原料发酵生产谷氨酸,其成本据说大大低于我国的淀粉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的成本。
我国味精产量虽高于日本,但一直以内销为主,外销直到现在才有起色。据日本《发酵与工业杂志》报道,去年日本味之素本土味精的年产量已萎缩至十几万吨,而其海外分公司的产量则在逐年增长,如:其巴西分公司的味精年产量已接近20万吨,越南分公司Vietdan的味精年产量亦已超过8万吨,印尼分公司味精产量估计也有5万吨。
面临来自日本味之素海外分公司咄咄逼人的攻势,近年来我国味精出口势头受阻。为此,国家将谷氨酸钠出口税率降至零以及采取其他措施来鼓励出口。近悉,我国最大的味精生产企业河南莲花集团已与日本方面合作引进日本玉米淀粉发酵谷氨酸的新技术以此提高谷氨酸的收得率,最终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据报道,莲花牌味精已获欧盟、美国等数十个国家的产品进口许可证,可在上述国家市场销售。
虽然我国已是全球最大谷氨酸生产国和谷氨酸钠出口国,但由于日本拥有较远久的出口历史并牢牢控制了美国及欧洲市场,其影响力远比我国大,可想而知,我国味精产品要想在欧美争夺市场份额可能比较困难,因此,笔者认为,今后我国味精出口企业要站稳脚跟,只有走扩大对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味精出口量以及开拓拉丁美洲国家新市场的路子,并避免与日本味之素在亚洲市场上正面交锋,低价恶拼。(生物谷Bioon.com)